索引号: | 1134170200325636XQ/202411-00062 | 组配分类: | 推广法治文化服务 |
发布机构: | 港口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传承优秀非遗文化,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11-16 | 发布日期: | 2024-11-16 |
有效性: | 有效 | 关键词: | 推广法治文化服务 |
近年来,港口司法所发现许多法治宣传活动的开展不能很好地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法兴趣,让晦涩难懂的法条和背后体现的法治精神更好的融入青少年日常教育中,成为法治宣传的关键。港口司法所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港口小学在课后服务中设有剪纸特色课程,当地山门村也有许多民间剪纸艺人参与其中。了解这一情况后,港口司法所经过与民间艺人的深入沟通,将构思剪纸艺术与法治宣传相融合,运用传统剪纸技巧,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剪纸艺术中,丰富了法治内涵,弘扬了法治精神,传播了法治文化,并将开展系列法治剪纸大赛,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魅力,领略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一是深挖民间剪纸文化,创作法治剪纸平台。组建了以王天述家庭、港小剪纸特色班等为基础的法治剪纸创作平台。通过民间艺人开设专题学习班,传授剪纸创作技艺。法治副校长开设法治专题课,传授法治剪纸相关知识。形成了有人学、有人教的良性循环。极大的激发了青少年的创作热情,截止目前港口小学已创作百余幅法治剪纸作品,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
二是打造以“法”洞见法治剪纸宣传教育基地。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山门村建成以“法”洞见法治剪纸宣传教育基地。不仅为法治宣传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基地可以让青少年认识非遗文化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相关知识,看到优秀剪纸作品。
三是开展妙“剪”生“花”(法),传承非遗专题活动。法治剪纸活动是在传承非遗手工技艺中融入法治文化,将法治宣传以剪纸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丰富了法治内涵,弘扬了法治精神,传播了法治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魅力,领略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活动具体分阶段开展,吸引青少年的参与。每年年初法治副校长通过“开学第一课”集中宣传,邀请民间艺人和老师开展法治剪纸专题培训,最后将参赛作品集中评比展出等方式,让孩子们有获得感、参与感。在剪纸创作的过程中,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学生们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了解,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知法、用法及守法氛围。此项活动用一种活泼新颖的方式弘扬法治精神,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学”中懂。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传统民俗文化,让法治根植于文化沃土,组织创作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作品,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大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有力推动了法治乡村建设。法治剪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剪纸创作过程,以精巧的民间手艺剪出“法治剪纸”,内容既展现了民间寓意和传统道德,也体现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法治剪纸”图文并茂,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等显著特点,充分彰显了法治底蕴。
(一)坚持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是包含义识形态的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又包含物质形态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论性较强,作为中小学生,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听不懂,而发掘并利用本土文化中的元素,更能将晦涩难懂的法条从抽象变成具体。同时传统的法治课、宣传页等方式也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往往看了就忘。通过学生熟悉家乡的环境,对家乡的历史风俗和现实发展有特殊的情感,往往更易接受。再通过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坚持实践体验。不断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律知识学习和实践创造上达到质的飞跃,最大限度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以实践的方式不仅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真正地走出了课堂,去亲自体验,通过剪纸过程中涉及的法律词句,不免会产生疑问,再亲自询问查找获得答案,这样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最牢固的。
(三)培养法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法治素养的提高涉及法治观念的树立、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鲜明的长期性、基础性特征。尤其对青少年而言,需要从小接受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非遗文化法治剪纸的学习,自己动手实践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