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宁国 > 投资宁国 > 投资指南

园区介绍

发布时间:2019-01-28 14:17 信息来源:市招商局 浏览:
字体大小:

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微信图片_20190128141535.jpg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一区三园一拓展”发展格局,建成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55.2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园区注册企业2124家,其中工业企业9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亿元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上市(挂牌)企业15家。2017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5.6亿元,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0.4亿元,财政收入22.1亿元,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在2015年度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宁国经开区位列全国第64位(共219家)、全省第5位(共12家)。开发区先后荣获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5年9月,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开发区成立以来,大力推进道路桥梁、绿化亮化、水电配套、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南山园区八纵九横区间道路已建成,市政设施基本配套,基本实现绿化全覆盖;河沥园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主干道路基本建成;汪溪园区建设方兴未艾,重点项目陆续进驻。同时,开发区投入大量财力,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开发区小学、幼儿园、松岭人才社区、农贸市场、南山公园、龙潭公园、开发区展示中心及党群服务中心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引进五星级大酒店和第三方现代物流园区等配套项目。开发区已逐步成为一座工业、商业、教育、娱乐休闲等多位一体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经过十余年发展,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已形成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耐磨铸件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培育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现代农业与食品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百企升级”计划,引导扶持实力雄厚的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中小企业与央企、大集团嫁接、重组,中鼎、亚夏、司尔特、凤形、聚隆已成功上市,飞达电子、瑞泰科技、新马耐磨、华普建材等企业先后与央企、大集团合资合作。实施开放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境内外并购,近年来,中鼎集团先后将美国库伯、Precix、德国KACO等企业收入旗下,麦特电子收购天津太日电子、凤形公司跨界收购无锡雄伟精工公司,拓展了境内外市场,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极,将按照“深化产城融合、做强专业园区、节约集约土地、推进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基调,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宁国市“领跑安徽、比肩苏浙”、“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征程中勇当排头兵。

 

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微信图片_20190128141551.jpg

 

  2010年4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筹建,首期规划面积13.6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区的桥头堡。2011年8月,园区管委会班子和工作人员陆续到位,拉开了园区建设的帷幕。园区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突破,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工业主战场新园区”的定位,以扩张经济总量和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统筹推进项目、资本运作,着力提升造血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生态型、都市型、智慧型园区建设与发展。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2家。2017年,园区实现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15.58%。

  目前,园区“八纵七横”路网体系已经形成,道路总里程达23.6公里,实现了与宁宣杭高速互通的外围交通大配套。日供水3万吨自来水厂、220千伏变电站、年供气7000万方CNG门站、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运营正常。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安置房西区投入使用。重点发展以石墨烯材料应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和以高效电机材料研发及高效电机、压缩机生产制造、大屏车载导航等车联网系统硬件制造为发展重点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着力打造石墨烯产业园、特色电机产业园两大专业园区。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下,园区正在稳步健康发展,在前期创造的“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园区”品牌环境下,全力推进市场化招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