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11708013U/201901-0002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主题分类:
名称: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10-26 发布日期: 2018-10-26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10-26 00:00 来源: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8年,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深化产城融合、加快产业集聚、推进转型升级、打造千亿园区”的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平稳增长。1-9月,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54.8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同比增长24.3%;完成财政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实际利用外资(1-8月)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

(二)基地建设提质增效。1-9月,基地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16.4亿元,同比增长18.5%,占省定年度目标任务44.5%;完成税收10.3亿元,同比增长10.2%,占省定年度目标任务7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17%,占省定年度目标任务148%。1-9月,基地新建项目16个,总投资67.9亿元;在建项目19个,总投资39.3亿元;储备项目9个,总投资16.7亿元。

(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截止目前,完成新签约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18个,新投产项目14个,到位资金3.8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25个,新投产项目25个,完成到位资金4.7亿元。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开发区新建道路约40000平方米,道路长度约2500米,新增绿化约43500平方米,新建渠道约1800米,新增场平面积约为632亩。河沥溪新水厂及原水管道工程建设、开发区电镀污水处理厂、司尔特循环经济园、南山污水处理厂、中德智造小镇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此外,实施了林苑农副食品公司、新鸿泰公租房、三里亭自建房等10余处供水工程,完成了窑湾安置区门面房、市幼儿园开发区分园、新鸿泰公租房、电子信息产业园等20余项电力工程建设。

(五)征迁安置稳步推进加强对南山、河沥、汪溪各园区、梅林拓展区房屋征收征迁安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各园区、梅林拓展区严格按照征收征迁补偿安置政策有序的依法、和谐、公正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房屋征收征迁政策的宣传,切实把征收征迁任务落到实处,全力以赴推动房屋征收征迁工作。截止目前,共完成房屋征收征迁任务72户(其中南山园区23户,河沥园区8户,梅林拓展区41户)。

(六)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硬件优势,投资3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集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先进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为一体的“宁国智谷”。今年开发区与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合作共建的院士工作站已通过省科技厅备案正式挂牌成立,聚隆科技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通过复核,中鼎股份获批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源光电器、保隆等5家企业获批安徽省绿色工厂,司尔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飞达电气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成功获批。截止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4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

)“僵尸企业”处置有序开展

 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发区按照“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清算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盘活。截止目前,开发区在册企业2124家,其中工业企业914家,经初步摸底,开发区 “僵尸企业”59家,占在册企业总数2.8%,占地面积共计3656.7亩。目前,开发区已成功处置“僵尸企业”29家,盘活土地1785.61亩;正在推动处置中15家,占地面积1135.54亩;尚未处置15家,占地面积735.55亩。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继续秉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以创城工作为统揽,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切实增强志愿队伍生力军作用,不断扩大提升“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伍,在开发区抗击冰雪、迎新晚会、访贫问苦等多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讫今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30余次。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扎实开展百日除患铸安、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救援演练等行动,累计走访检查企业900余次。综治、信访、计生、教育等方面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依法行政“越位”问题突出。由于开发区不是法定的行政区划层级,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务管理上没有法定授权,开发区管委会只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市政府行使功能区内的经济管理职能。但随着区域发展,职能边界逐渐模糊,出现了“越位”的问题。卫生教育、城市管理、安全监管、劳动监察等各项工作,没有相应的审批和管理权限,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存在行政执法风险和管理“越位”问题。

(二)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开发区内三大主导产业的层次参差不齐,多为相关产业的配套零部件生产型企业,缺乏终端产品和知名品牌的带动,产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耐磨铸件产业的同质竞争态势严重,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打压、恶性竞争,企业对创新投入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未能在产品及经营创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急需加快产业整合。汽车零部件产业出现断层,龙头企业中鼎集团与其他中小企业悬殊太大,急需培育壮大第二梯队企业,协同互补,拓宽相关产品的细分市场。电子元器件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且产品门类单一,产业转型滞后(仅有裕华、瀚宇等少数企业由家电领域向工业、新能源领域转型)。

(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一是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受山区地形地貌影响,开发区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具备开工条件的存量建设用地不足400亩。二是交通区位比较优势不大。宁国地处皖南山区,交通区位优势相比宣州、郎溪、广德较差,近年来,宁国虽有几条高速陆续通车,但尚无一条高铁,铁路货运能力有限(仅有皖赣铁路一条),这些都对开发区发展都有一定的制约。三是缺乏国家重大项目布点作为山区县市,城市配套功能有限,交通相对滞后,周边没有大城市带动。在国家层面产业布局上,很难争取到牵动性和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布点,缺乏强大引擎带动。

 三、2019年工作计划

(一)扎实开展招商引资一是聚焦支柱产业招商。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环节,在主导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上下功夫。对内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投资建设“高专特新尖”项目,建立“纺锤形”企业梯队。对外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与我区主导产业高度契合项目,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二是围绕重点区域招商。继续将杭州、上海作为常驻点,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争取引进优质项目。抢抓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产业园区对外合作的契机,争取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利用杭州2022年举办亚运会的契机,以杭州为圆心,向周边区域辐射展开招商,萧山区主要对接萧山区规划搬迁区域,如新街、闻堰、义桥等,余杭区主要对接余杭、仓前“退二进三”企业,尽力争取集群式承接。

(二)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赛宝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耐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华测宁国橡胶密封件检测中心四大平台建设,提升公共创新服务能力,打造“宁国智谷”。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常态机制,继续开展“企业进校园、专家进企业”活动;搭建科技创新诊断常态机制,聘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加强开发区院士工作站建设,充分运用中科院物理所的科研优势,邀请专家开展对标诊断,与企业开展一对一产学研合作。是实施品牌强区战略。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申报各类品牌,力争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批筹建。

(三)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德智造小镇、开发区电镀污水处理厂、司尔特循环经济园、南山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全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依托河沥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完成110千伏兴盛变电站及配套进出线工程建设,完善园区电网布局;完成中德智造小镇污水处理厂及供水管网工程;完成河沥园区污水提升泵站及污水管网工程设计、施工,完善河沥园区污水管网。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南山园区、河沥园区、汪溪园区及梅林拓展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中鼎新厂区环形通道、平兴路、中溪南路、汪溪五号路等五条道路建设;完成燕子山商住区市政配套、轮窑巷支路、环湖道路一期及萧山工业园等道路建设;继续完善已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交通设施工程;启动染坊路后侧山体生态修复及司尔特循环经济园绿化提升工程,实施南山、河沥、汪溪园区建成道路绿化、亮化及交通设施工程。

(四)继续加大“僵尸企业”处置盘活。土地要素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倒逼着我们走挖掘内潜的发展道路。下半年,开发区仍将大力推动“僵尸企业”处置,主要推动以下三种兼并模式。一是企业自主行为。如租赁厂房的小微企业为扩大生产需要,希望购置土地自建厂房,自己在市场上寻找闲置的土地和厂房资源,通过谈判协议购买,由市场起主导作用。二是推动促进。发展形势较好的企业为扩大产能而又受到供地制约的,开发区牵线搭桥,帮助物色较合适的“僵尸企业”,由企业双方自行协商,或参与法院拍卖竞拍,极力促成双方合作。三是引进嫁接。招商引进新项目嫁接到僵尸企业身上,在交易过程中开发区给予风险可覆盖的价款支持等,此类一般为用地需求较大,产业层次较高的大项目。

(五)加快建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以“亩均效益”为指挥棒,严把新建项目质量关。对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用地规模、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亩均税收(不得低于10万元)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把用地指标安排、项目准入、履约管理等环节,建立严密、规范的管理流程,形成强有力的“亩均论英雄”约束机制。完善项目预审会议制度,建立工业企业新建项目亩产效益初评机制,从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建设期限、技术水平、现实条件、发展前景以及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密度、亩均税收密度等方面进行初审,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入园,引导企业以少占地、高投入、高产出和多缴税,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

(六)稳步推进园区优化整合。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思路完成与港口园区合并,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园区合并设立过渡期一年,过渡期内,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原有领导班子和机构设置基本保持不变。征收征迁、环境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仍由港口园区全权实施,财政税收、园区规划、项目安排由开发区统一管理,过渡期满后,由开发区全面接手管理,不再设立园区管委会,改设园区办公室,内设机构全部撤并进入开发区对应内设机构,连人带编划入开发区。

(七)持续开展社会事业工作。继续坚持“大创建”理念,扎实做好省级文明单位各项工作,积极推进“联点共建”、“联点进户共创建”、“结对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推进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推进有序、工作得力的创建格局。积极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精心谋划活动,不断完善“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品牌建设,常态化开展“铸安”行动,探索在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中试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推动形成一批安全生产示范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