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法治政府建设> 工作推进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03-00097 组配分类: 工作推进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宁国市“七五”普法工作中期总结 文号: 003
生成日期: 2018-06-19 发布日期: 2018-06-19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03-00097
组配分类: 工作推进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宁国市“七五”普法工作中期总结
文号: 003
生成日期: 2018-06-19
发布日期: 2018-06-19
宁国市“七五”普法工作中期总结
发布时间:2018-06-19 00:00 来源:宁国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在理念和方式上求创新,“七五”普法工作亮点突出、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七五”期间,宁国市政府先后荣获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市依法治市办荣获“全国先进普法办”称号,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连续多年在宣城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
  一、主要做法
  2016年,根据中央、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我市及时启动了“七五”普法,市委、市政府批转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基础、抓重点、抓创新、抓落实,推进新时代全民普法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突出一个核心 树立宪法权威
  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重要部署。坚持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最根本的保证,宣传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认真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江淮普法行”等活动,通过举办宪法讲座、“学宪法讲宪法”有奖问答、“法律六进”主题巡讲、建设宪法主题公园等形式,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紧抓两个重点 推进全民守法
  一是紧抓“关键少数”和“成长时期”。建立健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其他各类培训必学内容,法律类课程占总课程比重达11%,举办了10期执法人员培训班,近2000人次参加培训,“机关集中学法月”参学率、参考率和合格率连续4年达100%。在宣城市范围内率先明确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率先推行述职述德述廉述法“四位一体”的干部考核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先后对新提拔的359名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测试,推动“关键少数”发挥学法用法示范带头作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推进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和法治副校长“五落实”,深入开展“法德携手校园行”主题活动,常态化组织“小法官培养”、“普法亲子团”、“开学伊始话法治”等法治实践活动,开展命题法治教案评选、法治作品征集、大学生暑期法治实践等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建成胡乐镇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馆、津北小学红领巾税法基地、开发区小学剪纸艺术馆等场馆,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也已正式提上日程。
  二是紧抓“广泛多数”和“活跃人群”。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为中小企业开展“五送五帮”活动(即送“法律顾问”进企业,帮助企业依法经营、避防风险;送“法治宣传”进企业,帮助企业提高职工法律素质;送“法律援助”进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送“专业调解”进企业,帮助企业调处、化解矛盾;送“公证服务”进企业,帮助企业规范法律文书、依法维权)。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企业学法用法工作深入开展,打造司尔特、金山塑胶等企业学法用法示范基地。3年来,共开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涉企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2次,赠送书籍5000余册,有效促进企业“尊法律、重信誉、讲信义”。围绕建设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立一批法律服务中心、培训一批村(居)两委干部、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完善一批调解组织、打造一批特色法治文化载体的“六个一批”标准,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推行村(居)法律顾问,在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3.8”“3.15”“4.15”等重点节点,通过“三下乡”、巡回法庭、现场调解等方式,开展精准法治宣传活动。全面启动《宁国市2017-2019年法治家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时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开展法治家庭培育、走访、推广活动,发放各类法治宣传用品3万余份、法治宣传资料近10万份。组织开展法治家庭示范户、标兵户、最赞心动法治家庭的培育和评选,2017年完成500户法治家庭示范户创建任务,向宣城市推荐42户“法治家庭标兵户”,评选出宁国市“2017年度十大心动法治家庭”,在“宣传贯彻十九大 法治宁国谱新篇”“12.4”法治文艺专场演出活动中颁奖。
  (二)健全三项机制 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法治宣传教育实际问题。成立由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七五”普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各乡镇、市直单位、学校、村(居)都成立了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做到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
  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月提示 季督办 年考核”制度,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采取综合考核和专项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全市普法考核“硬指标”的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保障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按照人均1元的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根据工作需要和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动态增长机制。3年来,累计投入120余万元。各地各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能不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确保“七五”普法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组建四支队伍 完善普法网络
  一是普法骨干队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选优的原则,由各单位推荐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法学理论水平的业务骨干组建市级普法骨干队伍。结合年度普法工作重点,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精准普法、以案释法活动,有效发挥示范、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是普法讲师团队伍。 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及行政执法单位中,选聘58名从事法律教学或执法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组成“七五”普法讲师团;选聘了32名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三年以上,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基层人民调解员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以案释法”宣讲团。三年来,两支宣讲队伍共开展法治讲座、现场咨询、法律服务等专场活动400余场次。
  三是法治副校长队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综治办统一协调,教育部门主抓,司法行政部门配合,学校及法治副校长所在部门参与的方式,为全市39所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每年根据岗位变动及时调整人员,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四是普法志愿者队伍。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招募热心普法工作的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普法志愿者文字档案,并对志愿活动进行跟踪服务,推动普法志愿活动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普法工作网络的构建,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全市62支“新绿洲”普法志愿者小分队活跃在大街小巷,齐心协力传递法治正能量。
  (四)落实五大举措 推动法治实践
  一是打造阵地载体。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对法治宣传教育项目进行整合、提升,集中资源、部门联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宁阳、南山法治主题公园,万福农民法治文化广场,石柱、夏霖法治景区等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法治文化标杆。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42个,法治公益广告牌57块,法治标牌300余块,法治宣传橱窗228个,19个乡镇、120个村(社区)普遍建立普法学校、设有法律图书角,“法治公交”穿行在城区4条主干线上,真正实现街区、景区、小区、乡镇、村庄法治文化宣传推广设施全覆盖,打造了宁国“一乡一品”法治文化特色。
  二是落实普法责任。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开展法律服务”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实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备案制度,分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开展“每月一主题”活动,明确每月主题活动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定期发布“以案释法”案例、推送“以案释法”产品,编撰《宁国市“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汇编》;深化公民旁听庭审活动,在司法、执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把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
  三是加大媒体宣传。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分别开设“司法一线”、“法治宁国”专版、“946法在身边”栏目,启动“法治大喇叭”村村通建设,消除农村普法盲区,实现法治宣传“进村入户到田头”;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开通普法手机报、宁国普法网、“法治宁国”微博和“宁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着力打造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满足不同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法律需求,构建立体化的法治文化传播途径,增强法治话语权、提高法治影响力。目前已播出“法在身边”专题节目141期,423次;发布法治资讯1219条、微博3349条、微信220期、手机报3万余条。
  四是挖掘法治文化。邀请名律师工作室资深律师,根据不同对象分类别录制光盘,通过“政民通”网络平台传送到每个电信电视用户;开展法治文艺巡演、法治电影下乡、法律服务走基层等活动,实现法治资源市、乡、村三级共享;指导各单位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创作,重点扶持一批有思想、有深度,展现“山水城市”、“法治宁国”文化历史底蕴的文艺精品,设计发布了全省首个县级普法动漫形象“竹娃” ,创作微电影《法援情》、《青春的救赎》,微动漫《化洽亭的故事》、《西游小插曲》、《宪法之平等权》,戏曲《六尺巷》、《妈妈的布鞋》等法治作品,不断提升法治文艺作品的影响面和感召力。
  五是完善法律服务。市委、市政府聘请法律顾问团,市人大组建法律专家智库,市政协积极引导委员撰写法治类提案,为全市各项重大领域决策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把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融入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警民联调工作室、公证服务咨询点等相关法律服务站所,面对面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受理法律事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组织开展“法律六进”、“以案释法”巡讲项目需求征集活动,根据各单位的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统筹安排普法巡讲活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仅2017年,组织“法律六进”、“以案释法”巡讲活动115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万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857件。
  三年来,在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七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依靠法律解决各类矛盾和诉求,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维权靠法逐步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党政部门法治实践明显规范,全体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和运用法治思维,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已经内化为每一名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三是社会法治环境明显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全市各项经济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宁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城市影响力明显增强;四是基层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市治安案件、民间矛盾纠纷逐年下降,群体性恶性事件日趋减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五”普法启动以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单位“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结合不紧密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社会参与度不高、缺少精品力作;三是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档次有待提升,特别是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滞后;四是普法工作创新还不够,工作亮点还需挖掘推广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市将以“七五”普法中期督查为契机,继续按照“七五”普法规划、决议以及上级要求,在抓好常规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健全机制,确保普法责任制落实到位。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精准化、举措项目化、考核体系化、指导专业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调度,指导各单位在抓好内部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负责面向重点普法对象、面向社会,宣传本部门、本行业所涉及所执行的法律法规;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及时总结推广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抓常新。
  二要创新思路,确保法治宣传深入人心。在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在车站、高速服务区、医院、银行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治宣传设施,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推动普法教育向公共场所延伸、覆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法治公园(广场)等提档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法治宣传设施;强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三要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社会法治水平。进一步深化部门、行业、基层组织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法治县(市、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市、乡、村创建为主体,部门、行业创建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格局。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出浓厚的人人崇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坚持选优原则,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法治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四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法治惠民工程。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保障社会发展中,融入到改善民生实事中,融入到法治城市、文明城市创建中。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实现法律服务向面上拓展、向基层深入,切实解决一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办好法治惠民实事,强实效、惠民生,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让全市人民共享法治建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