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11708013U/201904-0001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主题分类:
名称: 开发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争当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工作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2-11 发布日期: 2019-02-11
索引号: 11341702711708013U/201904-0001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主题分类:
名称: 开发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争当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工作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2-11
发布日期: 2019-02-11
开发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争当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9-02-11 00:00 来源: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宁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宁发〔2019〕1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宁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宁发〔2019〕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先行区作用,全力打造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现提出如下工作举措: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实现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0亿元,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争先进位,进入前60位,在全省开发区发展中树立标杆,稳居第一梯队。

二、重点举措

(一)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凸显成效

1、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以中鼎集团为龙头的千亿核心基础零部件首位产业,加快发展司尔特循环经济、精密铸造、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及生物医药等百亿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1+5+N”产业发展新体系。力争到2020年,首位产业产值占比达50%,其它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25%,新兴产业占比达15%。

2、做大做强企业主体。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一个上市企业建成一个园区,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中德智造小镇、聚隆工业园、亚新科工业园建成达效。推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建立“纺锤形”企业梯队,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集群化企业、“铺天盖地”的成长型企业、“开天辟地”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推进晨光电器、安泽电工上市,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对标科创板。力争到2020年,“四上”企业达到350家、亿元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A股上市企业7家。

3、持续提升基地体量。按照“政府引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的思路,扩充基地企业数量,提高基地项目质量,创新核心产品体系,优化产业层次结构,重点突出密封元器件核心基础,协同推进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配套发展,并向军工、高铁、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拓展,寻求龙头企业、关键产品、产业集聚新突破,争取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基地产值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

(二)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再上台阶

4、推动招商模式创新。准确把握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和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态势,锁定目标、细分市场,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进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组团式招商、零土地招商。积极运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引导基金,探索“资本+股权”“基金+招商”“订单+招商”新模式。集中精力对接重大牵动性项目,努力在引进旗舰型、集群型的“大好高”项目上取得突破。力争两年内引进亿元项目3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5、提高产业承接水平。跟进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签约成果,把握杭州产业转移机遇,主动合作对接,建成省际合作园区,加快整体承接先进制造业。鼓励内生企业加强与央企、外企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学习借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经验,依托中鼎全球并购、海外合作优势,高标准建设中外合作园区。推动与松江、江阴、余杭等产业园区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与义桥、仓前、良渚等沪苏浙工业强镇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共享共赢。

6、抓实抓牢项目建设。按照“因需而建,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南极东路、白云路、太平路、凉亭路建成通车,河沥溪新水厂、电镀污水处理厂、南山污水处理厂、中德智造小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河沥园区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固废处理中心建成使用。谋划实施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永泰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萧山工业园、云燕食品、汉扬机械、永耀纺织、恒基伟业等60个项目投产达效。

(三)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向前

7、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提升赛宝研究院、华测检验中心、中鼎橡胶密封件实验室、省级耐磨材料检测中心、科创中心、开发区院士工作站等产业服务功能,争取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在宁设立皖南分院。加强众创空间、加速器、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集创新支持、创业辅导、政策服务、孵化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国智谷”。

8、大力推动科技攻关。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派驻科技特派员,定期开展产业诊断和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申报实施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究项目,推动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科技成果在园区产业化生产。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等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以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相互参股等方式,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力争两年内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以上。

9、构建品牌质量体系。弘扬“质量引领跨越、品牌铸就强区”区域质量精神,以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基地和全国橡塑密封件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开发区质量管理体系、工程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中国驰名商标及各级名牌产品的创建,着力构建以产业品牌为龙头、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区域品牌质量体系。计划两年内新增各类省级以上商标、品牌、名牌产品15件以上。

(四)全力推进重点要素保障取得突破

10、强化土地资源保障。谋划实行“标准地”建设,探索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工业用地和厂房优化分割配置的改革试点,推广先进制造业项目增容费减免,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系列规划土地配套政策,降低先进制造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和复合利用的水平。持续开展“腾笼换鸟”,鼓励通过收购、置换、限期建设等手段,加大存量土地盘活、低效用地开发力度,多渠道缓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到2020年累计处置“僵尸”企业50家,盘活低效闲置土地2000亩以上。

11、强化人才人力保障。充分发挥开发区院士工作站、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学士苑等平台优势,贯彻实施“三津英才”行动计划,围绕紧缺人才专业目录,积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高校合作,建立健全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引进科创团队,形成“一个科创团队催生一个领军企业、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生动局面。建立健全开发区企业和劳动力资源精准对接有效机制,有针对性地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12、强化生态环境保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约束,切实加强用途管制,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和政策法规底线。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涉及开发区问题,坚决改彻底改到位,注重举一反三,防止问题反弹。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分类整治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加强项目建设源头性把控,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目录,禁止淘汰落后类产业进入开发区。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省级循环经济园区。

(五)全力推进管理运行机制迸发活力

1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加大园区整合后续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机构和人员调整,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理顺职能关系,实现集中统一和科学高效管理。坚持“以整促合、以优促强”,形成“一区四园一小镇”的发展格局,最大程度发挥叠加优势,促进优势集中、产业集聚、效益集成。启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制”“绩效考核制”,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14、提升国资运营水平。加快推进市场化运营改革,推动建投公司从“融资平台”向“经营实体”转变,整合建投公司、港投公司、金禾工投公司以及众益售电公司资源,理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力争三年内公司实际负债率降到40%以下,再用5到10年时间,筹划建投公司上市,并最终形成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运营机制。

(六)全力推进营商发展环境优化提升

15.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服务民营企业力度,创优服务环境,构建形成“清”“亲”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为导向,全面推行规模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建立企业精准扶持、绩效评估、差别化对待的政策体系,突出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分量,实行分类分级服务管理,更加鲜明的树立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在全社会营造激励先进、倒闭落后的高质量发展氛围。

三、保障措施

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开发区工作,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要素集约、加快创新创优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全力以赴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1、强化项目建设调度。按照“三级调度”和“即时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开发区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到开发区召开项目推进调度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发区在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市直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及时受理,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限时办结;市直部门协调解决不了的,及时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专题调度。(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安监局、市招商局、市规划局、南山街道、河沥溪街道、汪溪街道、港口镇、梅林镇)

2、切实保障要素需求。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要素支撑。市政府分解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市林业局每年为开发区预留部分林地指标。开发区内重大项目,由市发改委、市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纳入省级调度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市国土局全力支持开发区依法依规开展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市人社局完善开发区企业岗位征集和用工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开展用工服务专项活动,推行“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将开发区项目建设涉及征收征迁任务纳入市征收征迁指挥部办公室统筹调度和考核。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内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效。(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人社局、市目标办、市金融办、市征收征迁指挥部办公室)

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安徽政务服务网宁国分厅的运用,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推动落实“一网、一次、一门”改革和“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加强对涉企收费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全面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委、市国土局、市物价局、市公管局、市税务局)

4、充实加强发展职能。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和投资服务职能。加强开发区法庭人员力量,集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促进“僵尸”企业涉法涉诉案件快审快结。市供电公司安排精干力量,专门负责开发区项目建设用电保障和日常服务。以工业项目行政审批相关事项为主体,国土、规划、城管、安监、住建等市直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通过授权或委托方式赋予开发区行使。(牵头单位:市编办;责任单位:市人民法院、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安监局、市住建委、市供电公司)

5、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开发区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职能,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配齐配强开发区领导班子。加大开发区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经考核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或交流到重要岗位。根据开发区工作需要,及时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开发区任职或挂职。(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编办、市人社局)

6、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开发区人员原有身份“封存管理”,保留原编制、身份、级别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并按规定办理职务变动、晋级晋职、退休等手续。打破人员身份和编制管理限制,实行全员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开发区党政正职以下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以岗定薪、绩效考核、按绩取酬。按照市直部门同类型人员年度总收入(包括四项工资、一次性工作奖励和市直部门享受的其他奖励)1.8倍核定开发区薪酬总额,按照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绩效量化考核,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开发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区人员公车补贴、专项津贴、住房公积金仍按市直单位同类型人员标准执行。相关实施办法由开发区制定, 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实施。(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

7、改进目标考核办法。以精简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导向,改善开发区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单独制定开发区考核办法,每年只对开发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主要工作,以及在国家级开发区、省内开发区中的排名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再对开发区安排下达和考核其他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目标办;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招商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