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人社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人社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1801-0001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宁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2018年度工作计划 文号: 0
生成日期: 2018-01-30 发布日期: 2018-01-30
宁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2018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01-30 00:00 来源:人社局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的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抓实工作新载体、谋求发展新举措,为我市“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的目标,全力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我市荣获“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激励地区”等荣誉。
  一、围绕中心、积极作为,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我市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格局不断优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102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3.6%;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帮扶率80%,城镇登记失业率3.2%;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在岗93人,公益性岗位开发30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开发300个,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00%、130%。转移农村劳动力50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2182人、就业技能培训1820人、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610人、职业技能鉴定256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3.9%、101.1%、100.4%、102.4%;当年培养新注册技工20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36.7%;新增技能人才215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52人、高级工63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2.4%、167.7%、101.6%。
  一是实现人力资源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积极打造人力资源招聘对接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和民营企业招聘周,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五招聘会实现常态化。2017年春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共有354家企业提供9000余个就业岗位,为历届之最,技能型人才需求和薪酬待遇均明显提升。还组织了多家企业参加第五届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活动。二是拓展人力资源应用服务平台。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与甘肃2家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人力资源机构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合作。健全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动态管理机制,推进省阳光就业网办平台、安徽公共招聘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网、就业创业服务云平台等几大平台的网络应用,做好线上应用与线下服务相对接。三是开展送政策和服务进企业。完善非公党建指导员制度,建立政策宣讲团,深入中鼎集团等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和小微企业,开展人社政策宣讲和送服务进企业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和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发展。四是认真实施就业援助工作。开展了就业援助对象认定和失业动态检测,发放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待遇1270.08万元;发放基层特定岗位社保补贴65.77万元、岗位补贴230.85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200.61万元、社保补贴224.38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185万元。五是做好创业服务工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和小微创业者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解决创业资金不足。开展创业培训班14期,参训人员354人;其中在板桥乡举办了2期我市川藏线沿途家庭农场创业培训班和10期农村淘宝电商创业培训班。六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印发了《宁国市2017年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实施办法》,规范了培训实施程序,强化对培训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认定了6家就业技能培训机构,指导宁国市技工学校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全日制技能培训,依托安材、培训机构、企业面向重点就业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二) 统筹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构建了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
  我市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83365、59798、35903、53116、4679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2.2%、106.8%、105.6%、100.2%、105.4%;基金总收入11.15亿元、基金总支出6.75亿元、滚存结余28.5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分别达18.81万人、35.75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142.1%,基金累计结存分别为2.33亿、0.11亿元。
一是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参保工作。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全面完成了城镇职工“五险”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全面启动了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待遇发放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达标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等次。二是做好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出台了《宁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共体总额预算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宁国市基本医疗保险问责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县级医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完成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招标采购工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继续积极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结算工作,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三是兑现特殊人群社保补贴。发放1228名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4050”人员社保补贴353.46万元;发放3565名“七老”人员生活补贴657万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及兑现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保补贴共计2020万元(我市被征地参保人员48664人,另有801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四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对内开展社保业务操作流程自查自纠工作;全面简化社保基金业务办理事项、政策依据和工作流程,不断健全内控制度。对外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稽核工作,加强对“两个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专项检查,切实保障基金安全。五是做好社保卡应用工作。实现金保工程网络全面覆盖,在社保大厅引入地税系统缴费窗口,实现了社保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加大社会保障卡的功能应用宣传力度,发放社保卡30.1万张;全面推行新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通过社保卡形式发放,其他险种相关待遇发放逐步通过社保卡发放。
  (三) 着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全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我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一是优化筑巢引凤的环境。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和落实《宁国市“三津英才”六大行动计划打造人才高地的意见》,兑现我市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补贴110万元。目前,宁国市英才苑入住29名高层次人才,累计入住94人。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了《2016-2018年度宁国市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开展企业的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调查工作。积极发挥4个驻外人才站的招才引智的作用和功能,引导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组织中鼎、保隆等多家企业参加合工大宣城校区招聘活动。三是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技工大省建设,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职业资格鉴定和技师评审工作;举办了宁国市2017年度第四届五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大赛囊括安监、旅游、卫生、建筑和工业主导产业五大行业12个工种。协办了宣城市“安徽建工杯”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宣城市预赛。四是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荐安徽欧凯密封件有限公司建立宣城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五是统筹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鼎公司聘请的卢森堡专家费朗西斯科•萨尼塔特(Francosco Sanitate)荣获第十四届“黄山友谊奖”。1位同志被评为安徽省第十一批后备人选、2名企业技术人才被评为全省第六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推荐1位同志参加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10位同志参加享受宣城市市政府特殊津贴评选。
  (四)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我市人事管理更加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队伍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是做好人事招录管理工作。做好49名公务员招录、173名事业单位人员(含人才引进15人)招聘、12名三支一扶人员招募等工作。办理了150余名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任、转任、流动和辞职工作。落实全市车贴人员审核和关爱帮扶企业军转干部工作。二是做好专技人员管理工作。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核批工作,完成各中小学校岗位重新设置审核报批工作,完成经信委、人社局等编制机构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报批审核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聘任工作;新聘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120人;办理了385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内部等级变动聘用工作。三是做好人事考核培训工作。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公需科目培训工作。完成2016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安排2016年度新招录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班。安排了13人参加省全省公务员专题培训班。四是落实好工资福利工作。贯彻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津补贴及离退休政策和福利制度;累计落实了718名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做好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有关工作,落实乡镇工作补贴,落实公益二类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相关政策;调整了占编聘用人员待遇,配合做好编外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等有关工作。
  (五) 不断规范和完善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我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有效地维护了用工双方合法权益。一是健全劳动关系监管机制。完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机制,成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强化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力度,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加强省级示范仲裁院建设,举办了宣城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现场会;调解仲裁办案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推进阳光就业系统网上申报备案,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系统61109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积极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0件,已结案135件,期限内结案率92%以上,以调解和调解撤诉结案105件,案外调解25起,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落实属地管理与归口部门责任,开展劳动监察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累计收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657.93万元,农民工工资保障金账户余额2355.63万元。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180起,涉及人数7600人,其中立案6件,共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14亿元。三是做好企业职工退休核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强化会审环节,落实公示制度,严格退休审批。累计办理退休审批2262人,其中正常退休1748人、特殊工种66人、病退(退职)36人、重核工龄54人、被征地农民退休350人、大龄参保8人。参加行政应诉案件1件。四是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建立与法制办、法院、公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受理工伤认定申请764件,报送劳动能力鉴定申请408人;完成工伤认定721件,小工伤认定539件。积极做好3件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答辩、2件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工作。五是抓好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开展带案下访和走访慰问工作,办结了62起自收和转办的农民工工资、老工伤、市聘离职干部、养老待遇等信访案件。依法批准10家企业依法批准44个岗位900名员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26个岗位285名员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六) 全面深化人社部门改革,切实提高基层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我市基层人社服务平台日益完善,人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和“七一”党建教育活动,深入基层联系选派村和慰问困难党员,设置党员服务岗,以“提速提效争标兵,贴心服务零距离”为主题,抓实工作载体,坚持以学促做、真学真做,不断开创机关党建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活力。二是落实责任制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赴检察院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三十条”规定,整治“酒桌办公”,突出完善公车管理、规范和开展就业资金、社保基金和财务支出和内控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全面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净化优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部门形象。三是全力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会议、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宣传力度,举办文明礼仪培训班,净化和美化基础设施和公共区域环境,积极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开展“六一”、“八一”慰问,义务献血、“文明服务标兵”评比、联点共建服务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卫生城市、双拥工作示范城市、慢性病控制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四是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队伍建设。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强化信息宣传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升宁国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举办人力政策和业务专题业务培训班,选派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本市、市局和省厅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新常态下“就业难”与“用工难”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增加。二是社会转型和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多种社会保障矛盾全面显现;企业职工保险缴费基数过高;群体之间的社保待遇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局面将长期存在;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技能型人才短缺,留住机制不尽完善。四是劳动者维权意识逐步提高、诉求多元化,社会保障领域信访诉求日益增多。劳动争议调处和劳动监察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基层公共服务手段不强,社会保障卡的服务功能与“互联网+”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
  二、改革创新,服务大局,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计划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抓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地就业政策,统筹推进适度、可持续、多层次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壮大我市人才队伍,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强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守底线,提升基层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高就业质量
  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地就业政策,实施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推进五大就业网上服务平台的应用。加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推进“宁国市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大省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和劳动对接,注重解决我市企业结构性、季节性用工就业供求矛盾。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保障基层民生
  全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继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抓好就业促进工程、社保民生工程和基金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切实加大社保基金、就业资金的监管。
  (三)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形成人尽其才局面
  贯彻我市《关于实施“三津英才”六大行动计划打造人才高地的意见》,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拓展人才工作站和英才苑招才引智优势,开展宁国企业“校园行”和高层次人才(博士、硕士)“宁国行”活动。积极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继续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培养和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积极扶持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企业分别再争创1家“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抓好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人才引进和“三支一扶”招募、军转安置等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日常评价机制和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公益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做好2018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等工资改革工作。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贯彻落实省、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仲裁院。加强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依法开展劳动监察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工程。依法稳妥地做好行政审批和信访维稳工作。
  (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人社队伍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依法办事、“阳光行政”,深入推行党务、政务公开;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宁国人社”公众微信号等载体,构建“法治人社、智慧人社、服务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