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83081862F/201705-00048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市政府关于《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7-05-17 发布日期: 2017-05-17
索引号: 11341702783081862F/201705-00048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市政府关于《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7-05-17
发布日期: 2017-05-17
市政府关于《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17 00:00 来源:环保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4月19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编制相关情况报告如下,请审查。

一、编制背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切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的发展战略,宁国市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编制。

二、规划编制过程

《宁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于2015年7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中标单位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编写组来宁开展了现场调研,并收集相关资料,随后着手开展规划编制工作。2016年3月初,完成《宁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写,并通过办公平台发各乡镇、街道、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港口园区管委会、青龙湾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3月24日,组织召开了由发改委、经信委、规划局、财政局、农委、林业局、水务局、文旅委等17个部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港口园区管委会、青龙湾管委会及方塘乡、万家乡、港口镇等5个乡镇参加的座谈会,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再次的修改,5月中旬完成《宁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送审稿)》编制。6月,该规划文本报省环保厅、宣城市环保局及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审核,根据审核意见,督促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修改完善。2016年11月通过由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按照《规划》评审论证意见,完成《规划》(报批稿)编制。今年3月,人大城建环资委对《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草案)》进行了审查。4月14日,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宁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划(2015-2025年)(草案)》进行了审议。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11个部分。

第一部分 宁国市概况。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概况3方面。

第二部分 宁国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分析。包括经济基础、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生态服务价值、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分析5方面。

第三部分 规划总则。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规范范围与时限、规划目标、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8方面。

指导思想: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的战略导向,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市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宁国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势及资源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牢固的生态屏障,以优化生活空间及质量、建立生态文明生活体系。坚决贯彻以科技创新为基本抓手,通过落实环境质量提升、和谐文化培育、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具体措施,构建实现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三生空间”及生态文明意识、制度环境,实现宁国市产业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加强生态屏障地位,弘扬特色历史及文化精神,打造“山水人文相映、城市乡村协调、生态经济共荣”的品质之城,在安徽省率先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坚持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坚持可操作性,明确具体。

发展定位:安徽省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示范样本;安徽省诗韵江南和谐人居示范样本。

规范范围与时限:规范范围为宁国市全域,总面积2487km2

规划时限为规划基准年:2014年,规划近期:2015年—2018

年,规划中远期:2019年—2025年。

规划目标:到2025年,宁国市全面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目标。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的战略导向,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宁国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优化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及生态安全格局,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人居环境、文化、制度等建设,从而构建经济体系绿色高效、生态屏障稳固、环境质量优良、城乡清秀宜居、文化雅韵淳朴、制度完善高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使宁国市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绿色高效、人居社会和谐安康的示范市。

第四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SWOT分析。包括指标体系(见附件2)、指标可达性分析、生态文明建设SWOT(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分析3方面。

第五部分 牢固生态安全屏障。包括生态功能定位、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加强生态保护3方面。以维持宁国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前提,对维持宁国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自然斑块和生态廊道进行严格保护,划定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宁国区域部分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构建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及珍稀动物栖息地保护区等为生态支柱,各类生态廊道为骨架,东西贯通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构建“一屏两轴一核七区多节点”的核心生态安全格局体系、构建黄山余脉、天目山余脉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抓好“三河十七点”环境整治,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推进核心生境保育区建设,构建大区域生态安全网络。

第六部分 构建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包括产业发展定位、第一产业生态文明发展规划、第二产业生态文明发展规划、第三产业生态文明发展规划4方面。宁国市域经济发展分为四大主体区域,包括:(1)北部宁港城镇发展极核:将宁国中心城区及港口副城区建成全市主要增长核,带动宁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东部中宁梅产业发展区:将中溪、梅林、宁墩三镇整合为东部乡镇产业集中区,集聚特色产业,带动乡镇发展;(3)中南部双霞农贸旅游发展区:整合仙霞、霞西以及云梯、万家、南极五个乡镇,发挥当地农业与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与旅游业;(4)西南部青龙湾生态旅游发展区:立足青龙湾水库、板桥自然保护区等建设青龙湾生态旅游发展区,开发提升自然、生态、文化景观资源。总体上形成“一核、两轴、多元”的全市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形态。

第一产业发展遵循生态经济和市场经济规律,对资源实行适度、适量开发利用,提高集约化开发和经营程度,协调生产资料的投入比例与结构,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低耗、低废”农业,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构建生物共生、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动态平衡的农业子系统。

第二产业发展遵循绿色化、生态化、信息化的理念,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基地”的推进思路,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突出亚夏汽车小镇、中德智造小镇等重点,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优化培育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与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积极扩建中国耐磨铸件总部基地、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基础性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工业转型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目前发展具有较好基础的传统优势服务产业,需要加以优化、提升、转型的产业门类。第二个层次为对宁国当前经济发展推动作用较大的,发展成效较快的产业门类,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持久发展。突出“一山一湖一线”(即天目山脉景观带、环青龙湖景观带、安徽“川藏线”)及“四水八岸”城市滨河精品景观带等重点旅游线路,把旅游打造成最有潜力、最有带动性的产业,把全市打造成最大的景区、最美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以及商务服务,着力打造旅游服务中心与商务服务中心,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体系链群化、企业产品名优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宁国经济的全面崛起。第三层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领域,具备发展前景,符合未来发展需求趋势,但培育周期相对较长,短期内成效较慢的服务业。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创业孵化、科技咨询、职业教育、金融保险等。推进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第七部分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2方面。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规划方案。

第八部分 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包括生态生活建设现状分析、生态生活建设目标、生态生活建设方案3方面。核心内容是巩固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建设成果,重点改善农村卫生厕所、绿色建设改建等方面内容。主要指标值为: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保持现状100%达标水平。城镇污水处理率保持现状97.26%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现状99.6%以上。到2018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98%以上。到2018年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65%以上;到2025年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80%以上。至2018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40%;至2025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保持40%以上。公众绿色出行率保持现状62.3%以上。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均保持现状90%以上。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保持现状98.51%以上。

第九部分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包括生态文明制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推行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3方面。主要制度是源头保护制度、过程严管制度、后果严惩制度、经济政策及市场运行机制四大类,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制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第三方管理制度等。

第十部分 培育生态文明文化。包括生态文化现状分析、生态文化问题辨识、规划方案3方面。以普惠民众、覆盖城乡,融入发展、融入生活为目标,以加强宣传、注重教育、倡导实践为基本途径,依托宁国文化资源优势,传承、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创新现代生态文化内涵,打造宁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推进生态宣传平台建设,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低碳节约的消费模式,让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措施包括:培育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 提升特色文化魅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完善生态宣教体系;引导绿色消费时尚,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第十一部分 生态文明效益分析及重点工程。包括效益分析、重点工程2方面。重点工程103项,项目概算投资金额为216.37亿元。包含5方面,其中生态经济重点工程47项,项目概算投资金额为153.92亿元;生态环境重点工程23项,项目概算投资金额为40.25亿元;生态生活重点工程10项,项目概算投资金额为8.86亿元;生态制度重点工程14项,项目概算投资金额为0.37亿元;生态文化重点工程9项,项目概算投资金额为12.90亿元。

汇报完毕,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