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1705-0004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年度工作总结】宁国市农委2012-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7-05-12 发布日期: 2017-05-12
【年度工作总结】宁国市农委2012-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5-12 00:00 来源:宁国市农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五年来,我们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部署,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等六化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改革步伐,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五年来,我市先后成功争创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省级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休闲渔业之乡、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及省级农业物联网工程示范县等。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1.主要农产品保障有力。粮食生产稳定,总产量达8.42万吨,畜禽、蔬菜、水产、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重点特色农产品出现良好发展势头。蔬菜种植面积6.7万亩(复种指数2.5),其中设施蔬菜生产面积接近1万亩,蔬菜总产11万吨;茶园面积近8万亩,产量2600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0000余亩;水果面积18800亩,总产量4705吨。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值183亿元,较2011年86.5亿元增长110%。预计我市城乡居民(农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4847元,较2011年的农民人均收入10001增长约48%。
  2.农业“两区”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将省级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国家级南山食品产业园、开发区统筹建设。新培育皖斛堂、千方等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新建了千余亩标准化种养基地。以农业“三品一标”培育、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与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着力点,着力打造青龙湾绿色食品示范区,现已建成方塘优质粮油示范基地。
  3.经营体系不断发展壮大。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2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8家,其中省部级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474家,其中省级20家,数量及示范比例均居全省前列,初步构建广覆盖、梯队型的多种产业经营主体。五年来,共创建蔬菜标准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国家级茶叶标准园1个。
  4.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绿色12个、有机45个、无公害13个、地理标志4个。30万亩山核桃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大力实施品牌创建,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获批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4个省部级标准化种养基地、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1个省著名商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省级抽检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
  5.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先后研发259项专利和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机总动力达30万千瓦,机械化水平突破70%。通过开展“我们在路上—农业服务在身边”、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堂等多种形式,培训职业农民约15000人次。
  6.生态循环农业初见雏形。多年来,我市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 按照“科技领先,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原则, 全面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稻鸭(鱼)共养、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传统农业和休闲农业”嫁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新体系。
  7.农村土地改革稳步推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目前已完成发证工作。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在宁墩镇开展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改制试点工作,效果良好,农民入股,既降低了经营者前期资金,又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8.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五年来,落实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7500余万元;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1565.92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5472台,拉动农民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6100余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基本实现普惠制。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将集约化家庭经营和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加强龙头企业与央企、知名民企及社会资本融资合作,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规范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促进合作社专业化发展水平。三是将家庭农场培育作为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工作抓手,引导传统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型。
  2.按照六化标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升级行动。利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加快土地流转,扶持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主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绿色农业标准技术,推动优质农产品提档升级。二是实施科技化、生态化升级行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和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大对家庭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指导,依托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应用,提高劳动效率。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化,引导经营主体注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减肥减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休闲化、艺术化升级行动。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采摘观光、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让田园更生态,让环境更艺术,促进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更多收入。
  3.完善体系建设,保障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一是创新服务体系。以每个产业首席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完善农技人员 “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整合基层农机、畜牧、种植等农技人员力量,成立四个基层农业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我们在路上—农业服务在身边”活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步伐。二是加强监管体系。建立了全省首家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管理档案、标签及包装使用、农资等监管,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强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提升消费者信心。三是强化政策体系。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和项目倾斜的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
  三、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农业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短板,比如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较缓慢、市本级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不升反降、农业用地指标限制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四、2017年工作
  (一)工作思路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第二年,也是推进我市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整建制推进关键之年。全市现代农业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等“六化”标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积极谋划发展新常态下的田园农业和山区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宁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层次。
  (二)工作目标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整建制推进,实施“六化提升行动”,加快省级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青龙湾绿色食品示范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重点打造10个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30个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60%;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化肥农药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35%。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规模化、标准化提升行动,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1.以特色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茶业等传统产业提量提质,固化稳定保障性蔬菜种植面积,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国前胡之乡”,推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全面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大力发展以中蜂、乌骨羊等特色养殖产业,走生态、环保型畜牧产业之路。建成一批具有宁国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2.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加快土地流转,提升绿色农产品基地生产能力。全面启动河沥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创新园区建设机制,着力提高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
  3.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建设。本着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稳步发展有机食品的原则,对农产品认证实行分类管理,力争到2017年,示范区“三品”主导产品产地认定实现全覆盖。以创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支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注册认证,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引导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创新营销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业态和营销网络,努力构建以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产品营销大户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二是实施科技化、生态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美丽农业建设。
  1.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转化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支撑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园、智慧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基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茶园、皖南黑猪和中华蜂等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新新型职业培育模式,加快推进覆盖全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提高基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水平。
  2.开展畜牧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大力推广畜禽生态养殖,引导鼓励畜牧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化方向转变,开展养殖场节水节料、粪污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化改造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启动畜禽养殖污染关停行动。
  3.做好种植业减肥减药。加快推广应用高效环保农药,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稻鸭(鱼)共育等物理、农业、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围绕农业“两区”和主要作物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商品有机肥、沼液、绿肥、秸秆等有机肥料的应用,实现化肥减量。加快改善耕地土壤环境,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
  4.推进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根据“堵疏结合、试点先行”的原则,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健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推进能源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径利用;积极引导农民做好农业投入品和包装物回收利用,做到清洁生产。
  三是实施休闲化、艺术化提升行动,提升现代农业附加值。
  1.拓展产业新业态,培育休闲农业。以“三产”融合为导向,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大力培育中药材等休闲养生农业产业;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创建为抓手,打造一批以种养结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提升附加值。
  2.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业经纪人的优势,抓好示范性主体培育,重点扶持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整顿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精一批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好淘宝特色中国•宁国馆、电子商务协会等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嫁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
  (四)主要工作
  1.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主攻绿色食品发展方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有粗放向集约化转型。以农业“两区”为核心,以宁墩、中溪、方塘、港口等11个乡镇为重点,以詹氏公司、恩龙公司、天行健公司、兴农养禽合作社、五彩亲子农庄、慧明农场、金鼎农场、秀丽农场、绿园农场等30个示范主体为载体,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2.做好河沥示范区平台建设。在长虹高效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取司尔特农业测土配方项目入园,整合农发、水利、国土、美好乡村、交通等项目,力争完成推进园区道路、池塘清淤美化、乡村庭院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荆虹、传福等2个蔬菜标准园提档升级,2017年园区内计划新增100亩设施大棚、1.2万平方米连栋温室。在河沥农产品加工园,加快推进天行健乌骨羊深加工项目开工投产、千方中药种苗繁育项目完成一期工程,市政府力争与三只松鼠等大型销售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我市打造成买全国、卖全国的林特产品销售市场,盘活我市加工产能。
  3.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形势下农业企业的帮扶解困。鼓励兴农禽业承租太阳禽业养殖小区、上海朝翔公司承接凤形农林,盘活企业存量资源,对僵尸企业鼓励退出。加强针对性招商力度,做好银盘湖、绿宁山庄等存量项目对外合作,力争万头湖羊、好人缘鲜果加工、珍稀水产种质繁育、中药材种苗繁育等项目投产。建议安排1000万元农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在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原材料收购流动资金等领域帮扶企业增强竞争力。加强农民合作社整顿规范力度,重点鼓励社会化服务型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家庭农场主培训,鼓励家庭农场生产从数量向质量转型,不盲目扩张,不大面积新开发山场,鼓励现有经营水平提升,发展精致农业。
  4.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全力抓好种植业清洁生产、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强保障性蔬菜基地维护和管理为主,从基础设施、蔬菜“三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扶持和推广,促进保障性蔬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建管并重、生产发展、保障有力。抓好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好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开展种草示范、种养循环模式推广等科技活动。开展宁国市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实施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和生态休闲渔业。
  5.推进“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力实施农机上山行动计划,提高山区综合农机化水平。
  6.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从而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