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新闻发布>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112-00003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宁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3 发布日期: 2021-12-03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112-00003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宁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3
发布日期: 2021-12-03
“宁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1-12-03 17:48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会主题:宁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会时间:2021年12月3日上午10:30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会议中心大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宁国市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臧华军,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金融管理部主任湛俊,市场监管局工会主席丁守国,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叶强。
  出席媒体:市融媒体中心、宁国政府网。
  新闻发布会议程: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臧华军通报宁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情况,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金融管理部主任湛俊通报我市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市场监管局工会主席丁守国通报市场监管领域信用建设情况,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叶强通报生态环境领域信用建设情况。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臧华军通报宁国市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情况
  一、认真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一是借助“文明创建”工作对市民进行诚信宣传,让大家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文明创建”的重要基础。二是结合各单位先进典型评选等工作,充分挖掘诚实守信的鲜活案例和感人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弘扬诚信价值观。同时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失信问题,加大曝光力度。三是开展以“铸诚信宁国,做文明新人”为主题的信用宣传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理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信用产品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好处。四是在机关单位、街道(乡镇)及所辖社区(村)、市民之家大厅、城区各重点小区出入口、重点企业醒目位置设置诚信“红黑榜”宣传栏,在“信用宁国”网站发布我市最新信用动态信息、政策资讯和“红黑名单”共400余条。
  二、全量归集共享信用信息
  结合我市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等最新调整情况,落实“七天双公示”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梳理、归集、共享“双公示”信息,积极做好市县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共归集双公示信息23367条,其中行政处罚2331条,行政许可  21036条。发布2021年十批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计114人次。已实现在“信用宁国”页面实时查询信用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及行政处罚异议申请和信用修复。
  三、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工作
  2021年3月,印发《宁国市关于做好“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和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工作计划和完成时间节点,审慎区分行政处罚失信信息类型,分类实施信用修复。将专项行动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指导、帮助行政处罚已履行、失信行为已整改且失信信息在信用门户网站已满最短公示期的企业修复失信记录。今年以来,已为500余家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四、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
  严格执行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每年按季度发布四期“红黑榜”,在市直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小区广泛设置“诚信宣传栏”张贴公示,在信用宁国、宁国文明网、宁国传媒网等渠道发布。“红黑榜”的发布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奖惩效果显著。同时,我市将争先评优等各类信息纳入红黑名单管理,累计在信用平台上传红黑名单1700余条。
  五、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
  1.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一是精简申请材料。按照“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市进一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继续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推行网上服务、并联服务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开展全市“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专项行动,共梳理32个市直单位办理事项,精简3493项申请材料,精简比率达61.5%。二是编制承诺清单。引入诚信机制,编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印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清单》,对我市19个证明事项采用告知承诺。三是推广信用承诺。大力推广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广泛开展数据共享、材料互认、并联推进等构建横跨部门、纵贯层级的服务模式。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技改项目备案等事项基础上,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型、主动公示型、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进一步扩大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覆盖面。
  2.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一是信用分级分类。以精准分类为平台,宁国市统一数据归集标准和规范,全力推行涉企信用信息高质量归集,在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和宣城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将全市涉及30个领域共计1.09万户企业划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类信用等级,形成企业信用档案。二是信用信息运用。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在评先评优、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绩效考核等环节加入诚信承诺书,规范企业守信行为,强化信用意识。
  3.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不断推进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公示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清单,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全面推进19个经济社会领域失信重点问题专项治理。
  在大家的共同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接下来我们将持之以恒全力推进“信用宁国”建设,在全社会弘扬诚信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宁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金融管理部主任湛俊通报我市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以来,人民银行宁国市支行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三级创建”的指导原则,加快落实各项信用体系建设措施,拓宽信用圈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村及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通过采取农户贷款授信、清收不良贷款、积极营造信用氛围等举措,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改善了城乡地区信用环境。截至10月末,共评定信用示范户2729户;评定信用村(社区)41个,信用乡镇7个、信用示范村1个。
  在中小企业企业信用圈创建上,目前我们宁国市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创建17个信用圈,涵盖不同行业600多家企业。各金融机构对已创建的信用圈进行了认真梳理,掌握信用圈内小微企业的真实情况,全面摸排企业信贷需求,确保不留死角。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加强关注,并将目前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要求的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领域的企业纳入信用圈,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确保优惠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全面推进农户贷款授信工作。不断强化“做小做散”的经营理念,鼓励各涉农机构通过开展农户贷款授信工作,持续扩大授信覆盖面,降低贷款集中度;要求各行信贷员深入到各村民组,按照“村组推荐-村两委审核把关-银行主动上门调查授信”流程,全力推进农户贷款工作,将农户贷款授信工作与线上APP、E贷等相结合,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大对信用村、信用示范户的投入,截至目前,我们金融机构已累计对全市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慈善公益捐赠金额近100万元,针对信用示范户、信用村农户,分别采取定价后减点30、20基点的优惠政策。
  (二)积极加大中小微及农户信用信息平台使用,并贯穿到信贷审批流程。今年以来,按照我们宣城中心支行统一部署,我们要求辖内各金融机构加强平台应用,积极将企业信息录入到平台之中,截至目前已录入个体工商户信息条数2万多条,各类企业信息4000多条。同时要求各行在信贷审批时,将平台信息作为审批前置条件之一,并将查询记录上传至该行信贷档案影像系统,建立了查询授权书和查询登记簿,规范操作,保证信息档案安全。通过系统的运用,进一步扩大的个体户及企业的授信面。
  (三)加强政策宣传,为普及金融知识,传达征信理念,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宁国”,人行宁国市支行联合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开展以“铸诚信宁国 做文明新人”为主题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征信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各宣传单位通过搭建展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页和征信读本,营造了浓厚的“知信、守信、用信”氛围。

  市场监管局工会主席丁守国通报市场监管领域信用建设情况
  宁国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监管领域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多方发力,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宁国市市场监管局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继续开展清理证明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等各项改革举措。积极落实市委、政府制定的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计划,党组总抓,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齐心协力致力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激发市场创业活力,促进万众创业。截止目前,新登记市场主体5600户。
  二、积极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发挥部门协同监管优势
  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召开2021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推进会,编制《宁国市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建立健全了52184户抽查对象名录库和937名执法人员名录库,编制抽查计划129项,共抽取企业1098户。针对企业公示财务数据等信息情况,依照“专业人办专业事”原则,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核查,并出具核查报告,确保了监管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透明。

  二是为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强化信用约束,引入信用风险分类分级方法,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有不良信用记录、风险高的要加大抽查力度,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可适当减少抽查,以此实现“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的监管效果。截止目前,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任务数101条,信用等级占比率达到78%。三是形成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对联合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职责、做好衔接,依法严格惩处,包括实施信用惩戒,让双随机监管制度“长出牙齿”,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三、扎实推进企业年报工作,开展信用联合惩戒
  2020年度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分别为93.4%、93.3%、95.5%和98.8%。2021年度,对不诚信经营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将68户通过登记住所无法取得联系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吊销企业营业执照58户,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开展信用修复宣传工作,引导21户企业及时对公示期满行政处罚信息进行修复,消除信用影响。
  四、以齐抓共管为手段,搭建数据共享桥梁
  做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各类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对接。以应归尽归为目标,实施常态归集公示,今年以来共归集并公示行政许可1858条,行政处罚253条。以精准分类为平台,依托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将全市企业划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类信用等级,并形成企业信用档案。以精准监管为抓手,在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的同时,形成各行业监管多极发力的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叶强通报生态环境领域信用建设情况
  近年来,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省、宣城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扎实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强化分级分类监管,推动信用缺失专项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一是落实“双公示”制度。严格执行7天“双公示”制度,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后7天内,及时、全量将详细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公开、公示,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今年以来,我局一共做出并公示行政许可决定123项,行政处罚决定51项,均全部做到对外公开。二是公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2021年度对39家排污企业开展了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已在门户网站进行公布,供社会公众采用监督。三是动态信息更新。截至11月22日,我局上传信用平台环保工作信息19条。
  (二)扎实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一是严格评价名单,确保应评尽评。认真核实省、宣城市下发的计划参评名单,确定参评企业39家。二是严格评价过程,确保评价质量。根据《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方案》,按照“企业填报-县、市两级初核、省级复核”的程序,对县级组织企业进行初次评价,再由市级、省级逐一进行复核。采取多级审核的方式,确保评价质量。目前,今年39家排污企业评价结果为“环保诚信、良好企业”38家,“环保警示企业”1家,结果已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对评价为“环保诚信企业”,优先办理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者其他资金补助;建议财政等有关部门将“环保诚信企业”产品或者服务优先纳入采购名录,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等;对于环保不良企业,将其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执法监察频次,暂停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将不良信息发送至相关市直单位实施联合惩戒等。
  (三)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监管。
  为规范环保行业市场经营服务行为,我局出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编制质量指导意见,有效维护和提升了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和水平。同时严格执行日常审批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今年以来审批的123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进行了受理、审批前、审批结果的全过程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全力开展企业信用修复。
  为发挥环境信用在维护经济社会秩序、促进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我局安排专人为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在核实企业相关身份信息、已履行行政处罚材料、处罚信息公示期等内容的基础上,对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及时作出同意修复决定。截至目前,已指导37家失信企业在“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网站进行了信用修复,对我市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宣城市的要求,对照我市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信用监管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严格落实“双公示”制度,做好台账,定期组织局内相关科室进行自查,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发生。
  (二)持续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有序推进省、宣城市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严格评价流程,保证评价质量,确保整个评价过程有据可依,评价结果科学、真实、有效。
  (三)持续推进信用修复。广泛宣传力度,促使失信主体在接受诚信教育并按规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主动做出守信承诺,完成信用修复,积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