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2110-00038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第三季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0-13 发布日期: 2021-10-13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2110-00038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第三季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0-13
发布日期: 2021-10-13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第三季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13 19:06 来源: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1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

压实“米袋子”。坚持稳面积稳产量,截至目前,全市夏粮种植面积1.56万亩,秋粮种植面积15.38万亩,总产量6.7万吨。

2

端好“肉盘子”。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生猪项目跟踪服务,乾豚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4亿元,预计11月底前全部建成投产,思玛特项目已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前期土地备案、环评等各项手续已完成。截至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86959头,占全年任务108.69%;其中能繁母猪6315头,出栏106089头,占全年任务54.4%。

3

拎稳“菜篮子”。蔬菜播种面积累计达4.48万亩,总产6.78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

4

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巩固农产品加工20强县成果,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1-9月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78家,实现加工值124.8亿元,增长27.34%。开展绿色食品链长制行动,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信息月报机制,目前绿色食品产业链上规上企业17家,产值达23.63亿元。将云燕食品、沙埠粮油列入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名单。

5

探索小农户服务大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培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60余个成立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工作领导组,已有302户申报农村产业带头人并建立台账,培育工作持续推进。

6

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品牌附加值,做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制定《“黄花云尖”品牌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品牌商标、产品包装、生产技术统一化,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支持“黄花云尖”品牌销售体系建设。组织“黄花云尖”产销企业参展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5月28日,成功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2021宁国黄花云尖品牌推介会。

7

围绕山区特色渔业和现代设施渔业,提升渔业产业发展。在万家乡大龙村认真实施山泉流水养鱼示范基地项目。目前,当地10户农家乐经营户基本完成流水养鱼池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有15口流水鱼池。计划11月份完成项目验收;发展帆布池工厂化流水养鱼和流水桶内循环养鱼等现代设施渔业。积极做好竹峰村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和港口镇七里冲水库内循环流水桶养殖项目。目前,七里冲水库内循环流水桶养殖已经投入生产,竹峰帆布池工厂化流水养鱼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12月份完成一期建设。

8

以化肥农药“两减”,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继续实施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实施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行动,建立水稻病虫害、草地贪夜蛾、茶叶病虫害等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05万亩,辐射面积8.5万亩;开展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3万亩次,占总防治面积51%,农药使用量较基期减少1%。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8657.8吨,较上年减少1%,化肥利用率达40.5%。

9

提升畜禽粪污养殖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三利用”成效。以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有机肥补贴,依托司尔特公司持续推进肥料化利用,截止到9月,我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为98.88%,289个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合格率达100%。完成2020年度省、中央农业发展资金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共计完成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41794.04吨,完成畜禽粪污收购65210.94吨。全市确定9家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截止9月底,已完成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量3.33万吨,超额完成2021年省秸秆产业化利用总量目标。加快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以“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为原则,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截止到6月底,地膜无害化处理13.48吨,回收利用棚膜共计100.9吨。耕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集中示范展示基地项目,于2020年10月启动建设,截止今年5月,已在示范基地区域内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分别布设54个农产品与土壤协同采样点。

10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围绕“有机、富硒、北纬30度”理念,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特色农林产品,目前已完成6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7个绿色产品续展和2个有机食品再认证工作,新增2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指导詹氏公司的山核桃和香榧系列累计4个产品开展中绿华夏有机认证,并组织申报了水稻、山核桃、香榧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宣传培训力度,今年全市开具合格证1.2万余张,开具产品数达3000余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和禁用农药专项整治等行动,制定了重点品种治理监管名录和治理清单,定量检测农产品样品331个,完成宣城市级以上农产品各类监测任务130余个,指导乡镇、街道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2.5万余批次,查处2起未按照规定建立、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案件,组织了禁限用农药知识宣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宣传活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种业监管执法年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专项检查等行动,审查备案种子品种50余个,没收散装种子40余公斤,抽样检测27份种子样品,发放“宁国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倡议书”、“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等资料200余份,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1份,查处6起农资领域违法违规案件,排除农药生产企业安全隐患30余处。

11

扎实推进“十年禁捕”工作。建立了禁捕常态长效机制,实施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落实了巡护队伍,加强人防与技防建设,完成了渔政信息化建设,在重点水域建设了26处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了无人机,执法艇等执法装备。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巡查7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0人次,联合行动90与次,查处涉鱼案件30起,结案21起,行政处罚7.24万元,其中公安刑事立案3起。开展渔具集中销毁行动1次,集中无害化处理渔获物48.84公斤。

12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产业,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了益农信息社运行情况回头看工作,督促各地扎实抓好益农信息社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切实发挥好信息社公益、便民、电商和培训体验“四项服务”;开展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各益农信息社组织周围群众2000余人学习收看。港口镇被评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多库联动”大数据融合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向全国推介。组织农产品电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个班共100名参训学员分两个班、两个阶段、6天时间开展理论学习和外出实训,在宣城市率先完成培训任务。

13

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一是全力服务春耕三夏农机化生产。目前保养检修各类机械210余台,机耕6.8万亩,发放跨区作业证6张,机收小麦油菜4.84万亩,机防4.2万亩。宣城电视台、宁国市电视台相继对我市今年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规范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示范项目。选定我市特色经济作物山核桃产业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面积为3万亩,项目资金284万元。目前,已完成山核桃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83万亩,拨付补助资金18.3万元,根据新增的项目资金及任务面积拟新增认定全程托管实施主体16家,全程托管面积9000余亩,代加工实施主体10家,加工计划量374万斤。三是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对我市2020年12月15日前购置的未享受部分农机具补贴申请开展集中受理,共受理补贴申请3463份,补贴机具4200台,收益农户达3247户,拨付补贴资金278.315万元。四是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扎实推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步伐,新增6组粮食烘干设备、10组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大力推进粮食机收提质减损工作,在港口西村举办了全市水稻机收减损现场会,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同时围绕我市宁前胡产业,在胡乐镇竹川村继机械播种后开展了中耕除草机械示范,推动我市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14

抓实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管生产必管安全、管行业必管安全、管业务必管安全”的原则,突出农机、农能、畜禽屠宰、饲料生产和农药生产经营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指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源头监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15

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撂荒田整治工作,2021年全市计划整治利用摞荒耕地2610亩,当前已完成整治2960亩,其中村集体集中整治1730亩,各类经营主体自主整治1230亩;整治土地流转2448亩;建立土地代管服务站29个。二是村社分离工作。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功能分离、分账管理”,促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的指导意见》,组织召开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培训会,在“三资”管理软件上设立各合作社账套,明确统一的会计科目。三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市乡两级农民负担检查20余次,无向农户或村集体乱集资乱摊派现象,未发生涉农负担恶性案件和重大信访事项。四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村集体项目管理、三资管理及村集体经济监督检查制度。明确2021年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共安排财政扶持资金860万元,已确定2021年扶持村22个及各村发展项目,按计划序时推进项目落实。

16

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改革。3月底,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对乡镇、街道开展专项检查,切实了解了各乡镇、街道在农村宅基地审批改革与管理中的机构设置、到场审查、档案整理、信息公开、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2021年1-9月,全市共受理农村宅基地新建申请93个,审批42个,审批面积5926.96㎡;翻建申请533个,审批413个,审批面积58762.94㎡;查处违法案件2起,均为涉及占耕地案件。

17

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工作。扎实开展“村庄清洁提升强化年”活动,持续推进“四美一改”创建,完成了94个自然村村庄整治任务;高标准建成了4个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及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启动了4个2021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培育完成了6个中心村建设提升;建立了中心村长效管护机制,管护成效总体较好。

18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我市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完成市级验收。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1.3万亩,分四个乡镇、街道开展。目前四个乡镇、街道均已开工建设,完成面积0.52万亩,占总任务量的40%。预计10月底南极、甲路项目全部完工,12月底竹峰项目完工,港口项目完成90%。

19

推进“三大革命”巩固提升。当前完成了26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其中第一轮验收合格数为2424座,完成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回头看”排查整改和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的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工作,共排查115个问题厕所,整改完成了99户,16户因涉及农房建设计划年底完成整改14户,2022年完成整改2户;建立农村厕所清掏维修长效管护机制并保持常态运行,确保了“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清掏之后有效用”;农村垃圾治理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管理。

20

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和积分制管理,全面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成国家试点县创建中期评估,代表安徽省完成农业农村部专家组乡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验证评估工作,报送乡村治理第三批全国案例。制发《宁国市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2021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的“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领导有力、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服务配套、群众满意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推进我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21

签约皖南黑猪保种及综合开发项目1个,投资额达3.1亿元,到位资金262万元,完成总部税源10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