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2394647658C/202110-00245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文字解读】《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0-27 发布日期: 2021-10-27
【文字解读】《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27 10:57 来源: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纲要》编制背景

《纲要》根据《中共宣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编制。

二、《纲要》编制特点

在《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注重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对标对表。以《建议》为根本依据,逐项对标,逐条对照,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二是突出目标引领。按照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目标总体定位,研究提出我市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三是突出宣城实际。在指标体系设置上,既考虑与全省保持一致,又围绕到二О三五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和“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目标,对具体指标进行细化。四是突出项目支撑。在“一地六县”合作区、自贸区宣城联动创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以26个专栏形式列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三、《纲要》编制统筹考虑

强化三个衔接:一是纵向衔接,加强与国家、省及各县(市、区)“十四五”规划的衔接。二是横向衔接,加强与相关“十四五”专项规划的衔接。三是区域衔接,加强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及有关区域重点规划衔接。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借助“外脑”,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二是坚持“敞开门办规划”,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各方共识。

四、《纲要》主要内容

《纲要》回顾了宣城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新发展格局,按照《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设置30项具体发展指标(详见规划文本)。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项主要任务,现就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全力加快“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一是加速度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规划建设“一地六县”合作区,加快构建“一地六县”综合协调中心服务区和郎溪、广德两片区、市域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二是高起点推动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建设。三是深层次融入“两圈多廊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度共建南京都市圈,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深化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度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

(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聚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十大特色产业,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培育1000亿级核心产业2个、500亿级优势产业8个。“十四五”期间,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融互促。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夯实做实“翻番计划、倍增工程”。到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户。二是加快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推进各类人才培育。到2025年,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20个以上。三是积极打造高能级创新发展平台。到2025年,力争创成1个国家级高新区,力争新创1-2个国家级开发区。

(四)把握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宣城作为

一是全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培育发展新型消费,挖掘激发消费潜力。“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二是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三是拓展投资有效空间。紧盯国家政策,加快补齐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

(五)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数字宣城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引进培育一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企业和平台,全面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企业上云突破1万户。二是夯实数字宣城基础,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三是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打造多维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到2025年,政务系统上云率达到100%。

(六)统筹市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一是优化市域发展布局。强化中心城区综合发展核、郎广宁智造经济发展区、泾旌绩美丽经济发展区“一核两区”市域发展布局。二是大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重点推进水阳江城区段、彩金湖片区、综合保税区、临空产业园建设,统筹推动环南漪湖区域全面发展。三是全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推动建设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谋划推进南部创新发展试验区。四是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县县通高铁”,打造“轨道上的宣城”,融入沪宁合杭1小时高铁通勤圈。加快完善公路交通网,实现“县城通高速,市县一小时”通达目标。到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40公里,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600公里以上。五是加强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阳江、青弋江、南漪湖流域系统治理,加快建设牛岭水库、扬溪源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和青弋江灌区等工程,全力推进凤凰山、汤村、万家等重点水库建设。六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城和重点镇综合承载力。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3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100户。二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三是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25%。

(八)推进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宣城样板”

一是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态建设空间格局。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三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健全生态文明机制。到2025年,全面完成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达到或优于Ш类水体比例等省下达的约束性目标。

(九)繁荣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打造彰显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宣城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1-2个县(市、区)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

(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面建设更具幸福感城市

一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十四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到202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三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拓展高等教育空间。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以上。四是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6个,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总床位比例达到50%。五是全面推进健康宣城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到2025年,建成2-3个专科性区域医疗中心。六是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和残疾人权益。七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诚信宣城”建设。

(十一)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二是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城

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经济运行安全,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平安宣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