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重大决策预公开> 重大行政决策意见征集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106-00071 组配分类: 重大行政决策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涉企意见征集】关于征求《关于印发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6-04 发布日期: 2021-06-04
【涉企意见征集】关于征求《关于印发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发布时间:2021-06-04 11:45 来源:宁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我委在深入调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关于印发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一、在线留言:请在“我要留言”中留言。
  二、电子邮件:请将意见发送至356187567@qq.com,并请在邮件主题注明“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三、信函方式:请将意见寄至宁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地址:宁国市人民路1号,七楼712室,并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四、传真方式:请将意见传真至0563-4037800。并请在传真首页注明“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字样。  
  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2021年7月4日。  
  联系人:黄成  联系电话:0563-4037808
宁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4日


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8〕51号),改革完善建立严格规范的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转变监管理念、体制和方式,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单项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统筹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信息等多种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实施健康宁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综合协调。加强党对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领导,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全面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制、监管力量协同制、监管内容清单制、不良执业记分制、诉求回应平台制、监管结果应用联动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相互衔接、协同配合的监管协调机制。
  坚持依法监管,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合理界定并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明确医疗卫生监管责任。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力和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实行统一监管。
  坚持社会共治,公开公正。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约束作用、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以及专业化组织、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效能。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全要素、全流程监管,提升执法效能。
  (三)总体目标。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执法监督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构建综合监管体系
  1.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行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党委(或支部等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等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社会办医党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成立党组织。督促监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善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履行政治责任、行使职责权力、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强化纪检监察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大医疗卫生行业反腐败力度,筑牢监管底线。(市卫健委、市委组织部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2.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政府在法治建设、行业规划、标准制定、行业准入、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集中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职能和责任。在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监管协调机制,负责统筹综合监管的协调、指导和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制定完善部门权责清单,明确监管职责。组织依法承担医疗卫生行业执法监督职责的机构开展相关执法监督工作。(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参与)
  3. 落实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医疗卫生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规范服务、服务质量和安全、行风建设等承担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和安全、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绩效考核等内部管理机制。各级各类医院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8]9号)文件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医院章程,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自觉接受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社会办医疗机构要加强各环节自律,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参与)
  4. 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积极培育医疗卫生行业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引导和支持其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公信力,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执业行为和经营管理、维护行业信誉、调解处理服务纠纷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利用行业组织的专业力量,落实行业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健全医疗卫生质量、技术、安全、服务评估机制和专家支持体系。(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参与)
  5. 加强社会监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式,推进普法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意识。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公众健康权益意识,引导群众理性维权、依法维权。医疗卫生机构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加强医疗服务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加大对举报违法行为的奖励力度。完善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发挥专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监督作用。(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参与)
  (二)完善综合监管措施,加强全行业全过程监管
  1.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加快推进医药卫生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部门按职责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示。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等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二证合一”,推行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电子化注册,定期监测电子化注册进度。制定落实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办法和事项清单。强化卫生技术评估支持力量,发挥卫生技术评估在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等临床准入、规范应用、停用、淘汰等方面的决策支持作用。(市卫健委、发改委、民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负责,分别负责的由各单位按职责分别牵头,下同)
  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完善全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建设和组织体系,健全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开展督导、培训和指导,实现医疗质量闭环管理,协同行业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专业机构规范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以医疗机构自我质量管理为基础,健全内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通过日常信息化监测和必要的现场检查,实施外部质量控制,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专业、重要岗位、关键环节、高风险人员的监管。健全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实行同等标准。(市卫健委、民政局、司法局负责)
  3.加强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相关产品的监管。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遴选、采购、处方审核、处方调剂、临床应用评价,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提升药事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和临床药师制度,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强化药品质量监管,健全药品遴选、采购、处方审核、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评价等标准规范,强化药事管理和药事服务。建立完善临床用药超常预警制度和对辅助用药、高值医用耗材等的跟踪监控制度,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监督和评估,依法纠正和处理违法违规使用行为。(市卫健委、医保局、市场监管局负责)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强化对社会效益、服务提供、综合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监管,不断提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落实药品、耗材采购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等情况,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断提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健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对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负债、对外投资、资金结余使用等加大监管力度。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评定,以及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晋升、奖惩直接挂钩。审计机关依法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审计监督。(市卫健委、财政局分别负责,市发改委、人社局、医保局参与)
  5.严格执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要求。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资金结余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其所得收入除符合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不得违反经营目的,不得将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的管控,依法公开服务价格等信息。对医疗机构损害患者权益、谋取不当利益的,依法依规惩处。(市卫健委、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负责)
  6.积极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强对医疗费用的调控。落实《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开医疗保险智能监控,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监督机制,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对骗取套取医保资金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查处,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健全完善医保协议机构动态退出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控的主动性。(市医保局负责,市发改委、财政局、卫健委参与)
  7.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依法加强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考核和监管,重点监管资金使用效益、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情况。加强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等任务的指导和考核。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估、预警作用,加强对传染病、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食源性疾病等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不断织密监测网络,为综合监管提供依据。(市卫健委、发改委、教体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负责)
  8.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监管。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加强对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的监管,依法开展医师执业注册注销工作。加大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力度,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继续加强“九不准”等相关制度执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和违反医德医风的执业行为,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纳入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市卫健委负责)
  9.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衔接联席会议、失信人员联合惩戒等联防联控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建立打击非法行医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疗广告宣传的管理,督促各类广告媒介加强自律,严禁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严肃查处假冒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宣讲医疗和健康养生知识、推销药品、推荐医疗机构等非法行为。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强化案件查办力度,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加强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监管,严厉打击骗取、套取公共卫生资金行为。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等5部委《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法发〔2014〕5号),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合法权益。(市卫健委、宣传部、公安局、司法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分别负责)
  10. 加强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监测能力。制定完善新型健康服务监管政策,加强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完善对相关新技术的审慎监管机制。通过规范试点、开展评估、公开信息、完善投诉和维权机制等多种方式,加强行业指导,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的监管,提升相关支撑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市卫健委、发改委、民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提升监管水平和效能,创新综合监管机制
  1.完善规范化行政执法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以及行政裁量权基准等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法制机构执法监督作用和执法机构内部法制稽查作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探索容错纠错和免责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程序。(市卫健委负责)
  2.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严格落实“一单、两库、一细则”,完善抽查清单,健全检查对象库、检查人员名录库,科学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和目录,公开公告抽检情况及查处结。对投诉举报多、安全隐患大、有失信行为和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市卫健委、发改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负责)
  3.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中涉及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安徽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统一归集于企业名下并依法公示。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完善以执业准入注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为基础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记录数据库。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建立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市卫健委、发改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市法院负责)
  4.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完善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信息公开主体、公开事项和时限要求。不断拓展医疗机构院务公开范围,细化院务公开的内容和方式,持续推进院务公开工作。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及报刊等多种形式,定期公开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资质、人员信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相关许可、检查、考核评估、不良执业行为及记分情况和行政处罚等信息。(市卫健委、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负责)
  5.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医疗卫生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形成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安全和费用风险监测评估网络。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强化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并及时做好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充分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抽查抽检、定点监测、违法失信、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风险评估和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市卫健委、网信办、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负责)
  6.形成网格化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合理配置监管协管力量,做到“定格、定员、定责”,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各方联动、协调处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充分发挥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村(居)卫生计生信息员等作用,筑牢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网底。加强对医疗卫生日常巡查、专项督查、专项整治、处罚后复查等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方式。(市卫健委、民政局负责)
  7.建立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建立健全综合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协议管理、重点专科设置、财政投入、评先评优等的挂钩机制,以及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结果与职称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的挂钩机制,完善不良信息相互通报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效力。(市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负责)
  (四)加强保障落实,确保监管长效机制
  1.建立权威有效的督察机制。建立由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主要针对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相关政策情况、突出问题及处理情况、综合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落实情况等开展督察。对存在突出问题、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督察结果作为对相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和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重大问题报市政府(市卫健委负责)
  2、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关联融合,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各相关部门、各层级和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各领域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统一应用,实现动态监管。扩大在线监测等的应用范围,推进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的应用。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监管部门网络安全责任,保障信息安全。(市卫健委、网信办、发改委负责 )
  3.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充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推进综合监管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健全县、乡、村卫生健康监督体系。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完善业务用房、设备装备以及执法经费等保障政策,逐步实行卫生健康执法人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打造公正廉洁、执法为民、敢于担当的医疗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市卫健委、财政局、人社局分别负责)
  4.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共同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宣传部、卫健委分别负责)
  三、进度安排
  (一)制度建设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定各项监管制度,落实综合监管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协调、督查、信用等机制。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积极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惩戒、联合督察,大力推进综合监管队伍、能力、信息化等建设。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底前)。针对综合监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提升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水平。
  四、组织实施
  1. 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措施机制,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落实部门责任。市卫健委是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主要负责部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编办、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教体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利局等部门依法承担相应监管职责。各有关部门应落实监管职责,厘清责任链条,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市卫健委同承担主要责任的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3.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严肃查处相关部门责任人员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国家公职人员依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对党员领导干部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现问题多、社会反映强烈、监管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加大对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形成震慑。
  附件:
  1.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2.宁国市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卫生健康部门依法负责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行为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执法监督,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行政审批和监管,牵头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监管和绩效考核。
  市委宣传部负责加强对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疗广告宣传的管理,督促各类广告媒介加强自律,严禁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卫生健康机构编制落实,执法人员按照国家要求配置。
  政务公开部门负责落实舆情回应主体责任,围绕相关社会热点,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回应,完善相关机制。
  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人民银行宁国支行负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打击各类扰乱医院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非法行医犯罪活动,配合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民政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医疗卫生行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司法部门负责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专家库建设。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和专项资金监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有关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的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价格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行政审批和监管,负责执业药师的管理。
  教育、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依职责承担相关公共卫生服务监管。
  医疗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会同银监办按照职责监督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内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
  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监管。
  民政、司法、教育等部门依照职责负责所办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
  附件2
宁国市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  方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黄  兴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何祖文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成  员:金周喜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
      方建国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立明  市委编办副主任
      高光传  市发改委副主任
      徐殿平  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  彬  市民政局副局长
      王凤琴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
      陈新爱  市财政局副局长
      俞铁梅  市人社局副局长
      丁守国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  
      程金海  市医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雷明东  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郭宜群  市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
      刘习国  市住建局副局长
      柴五四  市水利局副局长
      汪文生  市卫健委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汪文生同志兼任。


            宁国市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一、制定的背景和依据
  我们国家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到今年已22年。我们国家老龄化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今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约2.7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9亿,占总人口的13.5%。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宁国。根据省、宣城市统一部署,经委党委会研究决定制定《宁国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宁国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涉及发改委、教体局、民政局、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由市卫健委老龄委牵头,涉及各单位会签并密切配合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宁国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到2022年,我市老年健康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总体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有包括6个大方面: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政策,营造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预防保健,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三是加强疾病诊治。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四是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五是探索长期照护服务。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六是探索安宁疗护服务。同时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床,鼓励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安宁疗护病床。
  四、方案实施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做好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二是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包括6个指标20项具体行动,推动在政府、社会、个人以及家庭三个层面,实现健康老龄化;三是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创建活动,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友善服务,增加老年人就医便利程度。四是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预防意识;五是开展失能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的试点工作;六是探索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标准和规范,以利这项工作顺利、科学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