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经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经信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5893G/202103-00017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市经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总体思路(2021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3-11 发布日期: 2021-03-11
市经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总体思路(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11 15:34 来源:宁国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经信局

20201230日)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获得荣誉

12019年度安徽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22019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32019年度平安建设(综治)先进单位;

42019年度承办提案先进单位;

52019年度征收征迁协保先进单位。

(二)“十三五工业发展重点工作情况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9.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7家,亿元企业86家,分别比十二五末净增57家和4家。

2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主导产业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市五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83.3%,总产值增长6.4%。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类企业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35.6%,累计增长10.6%;耐磨铸件及精密制造产业类企业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24.2%,累计增长0.2%;电子信息产业类企业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10.2%,累计增长5.7%;循环经济产业类企业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9.2%,累计增长28.6%;食品及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企业总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4.2%,累计增长-19.5%

(2)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高。

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内生扩张、招商引资和向上积极争取,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力带动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本级技改和上级智能制造补助政策的双轮撬动效用,提升县域智能制造水平。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市共计200家以上企业实施了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扶持20个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累计支持资金2600万元。截止目前,全市3家智能工厂,15家数字化车间通过省级认定。

(3)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紧紧围绕我市“1+5”产业集群创新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8家,认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围绕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宁国市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达40家。司尔特肥业、江南化工、中鼎密封件3家企业荣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荣誉称号。

(4)节能减排稳妥推进,制造绿色化成效显著。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依托开发区被评为国家首批绿色园区的品牌优势,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技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着力构建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认定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9项,省级绿色工厂9家。

(5)为企服务持续发力,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向前。                                                                                                                              

立足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以政策为牵引,修订《宁国市扶持产业发展“1+1+5”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全市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府院联动、部门协作,全力推进清欠工作,整体清欠率达100%。建立市级领导和科级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政策激励、壮大骨干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帮扶困难企业、促进项目建设的原则,遴选一批有重点项目建设或存在实际困难的企业,每家企业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行稳致远。连续多年我市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先进县。

(6)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引领经济创新发展。

以信息消费示范市为抓手,紧紧围绕完善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增强信息消费供给能力、拓宽信息消费空间、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消费保障能力等五个方面,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被安徽省政府评为2019年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2020517日,宁国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宣城分公司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中鼎、司尔特等多家企业与中国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被评为2020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

3存在问题 

我市在工业强市、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不够;数字经济总量不大、层次不高、结构不优;创新驱动不够有力,企业自主转型意识不强,政府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要素保障不够有力,人才匮乏和用工短缺问题并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限,用地问题突出,发展空间受限等。

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按照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总要求,健全市场主体双循环合作机制,深化工业强市战略,实现新起点上的二次腾飞,奋力争当安徽县域东向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基本思路

1、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紧抓机遇,着力推动与长三角中心区各城市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协同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努力结成联系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深度参与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分工合作。以中德智造小镇(中德国际合作智能造产业园)建设为引领,以利用国际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对外投资及反向投资,积极融入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链。

2、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双轮驱动。十四五时期,我市依然要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要依托现有基础,完善产业链条,突出招大引强,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更要注重创新驱动,走科创+产业道路,利用区域创新共同体资源,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大力引进科创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孵化,不断提升价值链位势。

(三)发展目标

1、实现规模再造。力争到2025年,全市的规模工业企业数达5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翻一番,突破千亿,力争年产值超 50亿、 20 亿、10 亿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 5 家、10家和 20家。

2、促进质效提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进全市产业结构向集群型转变、产品结构向高端型转变、产业质态向效益型转变、骨干企业向规模型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型转变、制造模式向低碳型转变。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创新平台达100余家,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40%以上。

(四)重点任务

1、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区(核心汽车零部件)带动作用,深化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产业互融,推动与G60 科创走廊沿线地区开展产业协作,广泛融入区域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加入 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主动承接沿线中高端产业转移。积极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聚焦余杭未来科技城与安徽宁国两地产业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建设皖浙省际毗邻合作示范区建设。

2、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全省首批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省级先进高分子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等发展平台,从零件向部件及总成的产业链条升级。大力实施耐磨铸件产业战略重组,推动耐磨铸件产业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方向及高端铸件、精密制造及成套设备与环保产业方向发展。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积极对接长三角未来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航天航空、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领域产业,鼓励企业从家电领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培养具有一定国内知名度的头部企业。深度挖掘循环经济产业优势,以司尔特为核心的新型肥料研发生产企业与以新型建材为主的节能建材企业,与宁国传统水泥产业相结合,打造一个基于废料及废物回收处理再利用为导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延长食品及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云燕食品、詹氏食品为核心企业的食品及农林产品加工产业,挖掘宁国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业养殖种植,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长三角优质食品及农林产品供应基地。

3、积极培育工业新增长点。积极培育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港口园区规划布局的精细化工园区,依托江南化、锦洋氟化学等企业,以高分子及新材料为突破口,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引进技术含量高、安全性高、环保水平高及产出率高的优质化工企业入园,将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未来宁国新的产业增长热点。大力培育高端机械装备产业,结合耐磨铸件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铸造产能优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与自身上下游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打造港口精密机床产业园。

4、全力拓展园区空间布局。坚持不懈抓好工业集聚区功能升级、体系配套,创优集聚区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推进东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整体实现工业重镇工业强镇转变,打造东片乡镇工业走廊,建设装备工业小镇;持续推动南山、河沥、汪溪、港口园区主阵地发展,加快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互促,实现宁国工业空间总体发展的一梁四柱一梁指开发区、四柱指港口、中溪、梅林、宁墩) ,打造宁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着力构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5、推进企业扶大育强固本提质。加大企业分层分级培育力度,突出大企业龙头带动,鼓励规模企业上台阶,引导成长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加大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完善国家、省、市各类研发创新平台三级培育体系,实现企业做大体量,提升质量。

6、促进数字化赋能提档扩面。开展5G基站建设、IPv6建设和4G基站改建,力争到2025年率先完成全市城区、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同步推进6G信号试点覆盖。顺应国家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契机,立足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聚焦 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大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数字产品项目引进力度,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力度,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大力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场景应用,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程,促进向宁国智造加速转型。

7、加速绿色制造提升引领。加快绿色工厂提档升级,深入推进绿色工厂管理全覆盖工作,完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绿色工厂提档升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

8、持续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借助上海张江、合肥两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以及长三角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拓展柔性引才机制,构建项目合作、科技交流、定期服务等引才方式,依托离岸创新平台建立人才飞地。打造高水平企业家队伍,营造企业家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行业发展形势,定期为企业家组织讲座培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