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卫生健康> 公共卫生> 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索引号: 11341702394647658C/202005-00169 组配分类: 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发布机构: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同样是疫苗,为什么有的打针, 有的口服,还有的喷一喷,它们有什么讲究?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5-17 发布日期: 2020-05-17
同样是疫苗,为什么有的打针, 有的口服,还有的喷一喷,它们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5:20 来源: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什么有的疫苗需要打一针,有的喷一喷,还有的口服等,疫苗的接种途径有多少种,疫苗不同的接种途径究竟有什么区别?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疫苗常用的接种途径,以及这些接种途径的免疫机制,希望提高大家对疫苗接种的科学认识。

一、皮内注射


    它的接种方法是将皮肤舒展,针头平行表面刺入皮肤。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附着点的上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



    皮内注射的免疫机制:
    1.皮肤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人侵的重要器官,表皮层富含树突状细胞(一种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一旦疫苗(抗原)在皮肤表层与树突状细胞接触,后者就会将抗原传送到淋巴结而诱导免疫应答。
同时,皮内注射不仅有可能提高疫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注射的剂量。
    2.由于卡介苗为减毒活疫苗,皮内接种后进行复制并在多个部位播散,遇到广泛存在的树突状细胞,最终导致多发性生发中心反应。
    3.皮内注射的卡介苗,免疫成功后一般会在皮肤上留下疤痕,俗称“卡疤”。形成“卡疤”的原因是,由于卡介苗是减毒活疫苗,在皮内接种后免疫反应强烈,在局部形成炎症,脓肿和溃疡,一般在3个月左右痊愈,形成疤痕。


二、皮下注射


    是指将疫苗注射到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中。皮下注射时,针头和皮肤呈45度角进入。注射部位:一般婴儿为大腿部,儿童和成人为上臂外侧区域。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都可通过皮下接种。
    皮下注射的免疫机制:   
    1.皮下接种的疫苗能够作用于引流淋巴结中储留的树突状细胞,以及皮肤来源和单核细胞分化来源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诱导抗原提呈,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
    2.皮下注射能降低局部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不良反应较小
    3.病毒活疫苗可以在细胞内复制,提高扩增和播散抗原的能力,免疫力远远超过灭活疫苗。所以,具有足够免疫原性的减毒活疫苗常进行皮下注射。


三、肌内注射


    肌肉注射时,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进入。接种部位因年龄不同而异,上臂的三角肌,是稍大儿童及成人肌内注射的推荐部位;大腿前部上外侧股四头肌群,最常用作婴儿肌内注射的部位;当儿童开始走路后,上臂是最好的注射部位。



    接种的疫苗大多数为含有佐剂的灭活疫苗。
    肌内注射的免疫机制:
    1.因为含佐剂的灭活疫苗皮下接种常常引起明显的局部疼痛、硬结、皮肤变色、炎症以及肉芽组织的形成,深部肌内注射对肌肉组织的刺激性较小。
    2.灭活疫苗经中佐剂的作用:在接种部位形成沉淀,抗原从接种部位缓慢解离并释放,扩大了B和T细胞激活期,有效地增强抗体应答。常用的铝佐剂疫苗还诱导铝暴露的巨噬细胞释放1L-4,进一步刺激活化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3.对于大多数肌内注射的疫苗,体积较大的肌肉组织相对于皮下组织能够接受更大的注射体积,而且可以多次接种。同时还是某些疫苗(如DNA疫苗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生产工厂,甚至是抗原提呈的孵化器。
    4.DNA疫苗在肌内接种后,其质粒在肌纤维膜破坏、肌细胞再生过程中,被新生肌细胞摄取,并能长期持续表达。同时,局部损伤也激活了多个趋化因子基因的表达,起到了招募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作用,促进了抗原摄取和免疫应答的效果。
    5.多糖抗原不能激活T细胞,也就无法启动生发中心,所以它们只能引起微弱和短暂的抗体应答,并且无免疫记忆
    值得强调的是:不建议臀部肌内注射。因为存在潜在的坐骨神经损害,不推荐常规免疫接种在臀部进行。


四、鼻内给药


    鼻腔黏膜雾化喷雾,每个鼻孔0.1mL,共0.2mL。接种后,受种者应保持头部向后仰坐姿至少1分钟,特别适用于3—17岁怕针及针头恐惧人群。



    通过此种方式接种的疫苗为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
    鼻喷疫苗接种的免疫机制:
    1.鼻内给药途径,就是模拟自然感染过程。活病毒疫苗接种并分散后,树突状细胞在多处受到激活,向相应的引流淋巴结迁移,并多位点激活T细胞和B细胞。
    2.目前国内使用的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在低温下(25度)生长良好(冷适应疫苗),只存活于人体鼻腔和呼吸道——低于37度的部位。这些病毒株进入鼻腔后,在温度较低的鼻腔能大量复制,从而产生广泛的全身和黏膜免疫。但不能在下呼吸道复制,因此不会引起肺炎或者更为严重的流感综合征。
    3.流感疫苗通过鼻内接种既可以诱导系统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可以诱导黏膜免疫应答,包括远程黏膜部位,如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免疫应答。同时还可以对抗原漂变株(变异株)提供广泛的免疫保护。


五、口服给药


    婴儿口服疫苗时,最好以喂奶的方式让儿童躺在父母怀中喂服。
    目前口服疫苗的种类主要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



    口服疫苗接种的免疫机制:
    1.减毒活疫苗通过口服接种,让活的疫苗在肠道黏膜处增殖引起黏膜免疫。
    2.黏膜免疫按功能分为两个不同的部位: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诱导部位主要负责抗原的捕获、处理和提呈,激活免疫细胞;效应部位主要负责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在诱导部位及效应部位间的循环是黏膜免疫的重要特征。
    3.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如sIgA,在黏膜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sIgA在肠腔内抗原诱导下,由局部黏膜免疫组织合成,并经上皮细胞分泌到黏膜表面。sIgA 在保护机体免受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侵袭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与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相比,减毒的病原体存在与致病病原体整合的风险,也可能有其他不良反应。例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由于在个别病例中(免疫力低下或缺如)能引起疫苗相关的麻痹性脊髓灰质炎,而逐步被注射的灭活病毒疫苗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