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701-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7-01-09 发布日期: 2017-01-09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701-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7-01-09
发布日期: 2017-01-09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09 17:09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1月4日在宁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国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  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2016年工作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的五年,也是宁国发展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宁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五大战略”、“四换四驱”不动摇,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五年,是实力持续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把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62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45亿元,年均增长10.2%;财政收入由27亿元提高到41.4亿元,年均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59:33。主要指标增幅始终高于宣城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第68位,“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排名保持第4位。宁国对外形象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这五年,是活力持续激发的五年。我们始终把促改革作为发展关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基层实践和创新,实施了一批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试点。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商事制度、社会管理、公务用车、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普惠制金融等改革成效明显,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和改革成果,激发了发展的内在活力。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度对接苏浙沪,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全省首家县域国家级开发区,港口园区获评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园区,五年引进市外资金总量位居宣城市前列,跻身“201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10位。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9.5亿美元,实现对外贸易额32亿美元。
  这五年,是动力持续转换的五年。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下“先手棋”、打“技术牌”,初步形成了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成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扎实推进全省唯一县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科创团队引进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等多项殊荣。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入围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邦宁国泰、品质承载”城市质量精神形成共识。“1+6+6+8”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了安徽资本市场的“宁国板块”,五年直接融资137亿元。
  这五年,是魅力持续彰显的五年。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第一品牌,坚持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致力于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提品位、优环境,持续开展城市创建主题年活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在全省率先实施县域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试点市,建成了一批基础性、民本性、带动性项目,成功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跻身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荣获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被确定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省领先,旅游发展提速升温,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摄影创作基地、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宣宁、宁绩、宁千三条高速建成通车,成为皖东南公路交通新枢纽。
这五年,是民力持续凝聚的五年。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靠民、发展为民、发展富民,以民生聚民心、凝民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考评先进县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就业、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工作成绩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平安建设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跻身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行列。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这一目标,从全局性、长远性和基础性工作着手,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初步预测,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5亿元,增长8.6%,高于年初预期0.6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41.4亿元,增长6%,高于预期1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9%,高于预期0.5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增长14.7%,高于预期 2.7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8亿元,增长12.5%,高于预期0.5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增强后劲,狠抓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项目工作“四督四保”和“八项制度”工作机制,实施了123个市级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通过预可研报告审查,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持续跟进,万家水库进入国家“十三五”水利规划并完成初步规划方案。宁广高速开工建设,扬绩高速鸿门互通建成通车,申嘉湖高速西延至宁国段启动了前期工作。招商合作成果丰硕。优化整合专业招商力量,按照“紧盯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紧盯征迁区域和产业转移区域、紧盯建链补链型和税源型项目”的要求,实行划片蹲点驻守招商。上海紫燕食品、红楼梦文化大观园等45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签约,协议投资超过120亿元,其中3亿元以上“大好高”项目12个;杭州炫恩科技整体搬迁等4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保隆内高压成型汽车结构件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达效。飞达新材料与中国京安集团、亚新科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PPP合作全省领先。全年推出了8个PPP工程包,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中医院迁扩建、开发区电镀中心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安材和党校迁扩建3个项目开工建设,城北新城综合开发、S104“二改一”河沥溪段两个项目完成社会资本方采购,港口园区综合配套项目完成招标评审,城市公园绿地项目进入采购环节,凤形新区综合开发完成“两报告一方案”编制,形成了梯次推进局面。城北新城项目还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项目争取成效显著。建立了争取项目考核激励机制,全年累计争取国家、省级资金突破10亿元。中鼎集团成功争取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江南化工跻身全国民爆行业唯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安泽电工等4家企业进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
  (二)突出固本强基,狠抓工业转型。坚持工业主体和转型主题不动摇,夯实加快发展的根基。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基地建设推进年活动,预计基地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完成税收13.5亿元,分别占省定年度目标任务的121%和119.5%,在全省基地预警评比中全部绿灯达标。编制完成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全年对上争取基地引导资金2.4亿元,首批入库112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90亿元,新增基地产业名录企业22家,总数达到143家。中鼎公司成功入围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1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3.6%。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增长11.4%。成功举办首届全国橡塑密封件高峰论坛、承办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中国耐磨铸件之都顺利通过复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全国唯一产业导航分析试点县市。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24.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赛宝实验室宁国分中心正式挂牌,国家级橡塑密封件产业检验检测中心开展规划设计,科创中心启动建设。建成中鼎院士工作站、凤形博士后工作站,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引进落户9个高层次科创团队,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荣膺2016年度中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司尔特公司获评第三届省政府质量奖。成功举办首届宁国青年企业家论坛,倡导新生代企业家“继承好传统、弘扬正能量,掀起创新创业新高潮”。企业帮扶精准有力。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分层分类帮扶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中鼎成功入选海外并购金哨奖“中国十佳大买手”,司尔特与国购集团战略合作,凤形成功收购无锡雄伟精工。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出清,建立了企业风险预警监测平台,组建了开发区破产审判庭,实施了7家“僵尸企业”盘活处置。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步伐加快,河沥溪新水厂动工建设,兴宁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行,智慧园区系统投入运营,获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港口园区场平、道路等基础设施有序推进,职工生活服务中心一期投入使用。统筹两个园区资源共享和项目互动,全年新开工项目54个、投产45个。
  (三)突出山水融城,狠抓城市建管。开展城市创建攻坚年活动,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项目28个,城市建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更强。按照“东改西提、组团开发”思路,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启动河沥片区旧城改造,特色街区保护性开发全面完成危房收储,开展了规划设计和项目包装,河沥保障房一期交付使用。推进城西片区综合开发,光明路、新安路、城西路延伸段动工建设,城西景观湖项目挂网招标。加快城南、凤形片区路网建设,宁城南路延伸段完成初步设计评审,长乐路延伸段、旗山路动工建设,时代广场步行桥完成主体工程。城市宜居品位更高。编制完成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四水八岸”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完成了地下空间、城市消防等11项专项规划编制。建成“一河、两路、三节点”特色风貌塑造工程,实施了“一带、两路、两园”城市夜景工程。新增城市绿道15公里、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牡丹园基本建成。完成人民路、东风路等9条道路“白改黑”。实施人行道改造提升6条、地下管网改造9.3公里。宣城至宁国天然气支线管网即将全线贯通。征收征迁更加规范。坚持“阳光、依法、和谐”征迁原则,调整规范了征收征迁政策、程序和要求,建立了征迁协保工作机制,全年累计完成土地收储4525亩,房屋征迁约27万平方米。实施拆违控违专项行动,启动了查违问责机制,拆除违法建设6.8万平方米。城市创建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实施背街小巷改造19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个。开展了农贸市场专项治理。建立了小区物业三级管理体系。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第二次文明指数测评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年新入选中国好人1人、安徽好人4人,官东家庭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全国爱卫会暗访考核。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有序推进。
  (四)突出三产提升,狠抓旅游提速。以旅游发展提速年活动为引领,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1亿元。全域旅游方兴未艾。全年游客接待量达6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亿元。完成全域旅游资源普查,组建了青龙湾和乡村旅游投资公司。青龙湾成功创建4A级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正式运营,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恩龙三期、夏霖二期提升工程基本建成。成功承办“全国职工射击大赛暨业余飞碟大奖赛”、“2016安徽公路(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新建中国摄影创作基地最佳摄影点6个,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安徽川藏线”自驾游线路火热,获评“2016年长三角自驾游十大精品线路”。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三梯队、四个一”的工作机制,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晨光精工正式启动A股上市,朝农化工成功挂牌“新三板”,5家企业完成股改。成功争取省高新投首个政府性引导基金县级试点。设立了工业投资引导基金。启动了担保公司改制工作。积极争取省政府发行的地方债11.5亿元,国投公司二期城投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待发行。深化政银企合作,完成新型“政银担”业务5.8亿元、“税融通”业务2.7亿元,全年新增各项贷款余额 17.7亿元。商贸服务业有序发展。完成了石材加工划行归市管理。鼓励引导总部型楼宇经济发展,诚信大厦投入使用。国际农贸商城一期、华联商厦主体基本建成。中鼎保税仓库已经合肥海关批准建设。全市新增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电商企业5家,建成淘宝村81个。建成了全省唯一的县级地方云计算中心。
  (五)突出农业增效,狠抓三农工作。全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现代农业转型提速。科学有效应对涝旱急转灾情,实现农业增产丰收,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83亿元。完成省级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编制,启动核心区入口道路建设。詹氏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增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进入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3个。皖南航空护林站获省林业厅批准建设。美丽乡村提质扩面。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高标准建成3个省级中心村、整治6个集镇建成区、提升18个已建中心村,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现常态化,连续第三年位居宣城市考核第一名。港口镇入围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目录,树木博览小镇纳入宣城市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中溪镇成功入列全国重点镇。霞西镇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景观名镇。云梯千秋畲族村被授予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山门村、白茂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潘分路、仙孔路建成通车,石千线、岛鸿线完成改造,方胡路、冷三路、桥梅路即将启动建设,乡村旅游通达条件大幅提升。中宁路和宁墩大桥建成通车,中宁梅区域协同发展加速推进。新建林区作业道路142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户。110千伏柳桥变动工建设,年度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平台交易实现全覆盖。启动胡乐国有林场改制,开展了津南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交通工程建管模式改革。完成了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按照“五年三步走”思路,有序推进墓葬制度改革,新建公益性生态公墓5处。
  (六)突出改善民生,狠抓社会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市级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方面的经费支出达3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累计投入资金8.5亿元,全面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万个。社会保障一卡通全面启动。修订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全年累计发放社会养老金4.9亿元。启动了医疗保险补偿跨省定点结算。争取移民后扶项目48个,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112万元。全面完成群众水毁住房恢复重建任务。建成500亩保障性蔬菜基地。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全年完成教育工程项目投资8000万元。宁国中学迁扩建即将动工建设,致力打造“全省一流、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示范名校。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城西教育园区初中部完成扩建,小学部启动建设。全面完成6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成率均达100%。入选全省唯一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跻身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骨科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进入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行列。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宁国籍运动员王伟在残奥会上获得优异成绩。市工商联被评为全国“五好”工商联。社会福利院工作标准被列为全国民政行业标准。广播电视、《今日宁国》创新开展宣传。《宁国市志》编纂获全省特等奖。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以及粮食、供销、档案、烟草、气象、地震、邮政等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青年、工会、老龄、关心下一代和红十字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全面实施城区禁燃区锅炉整治。完成34处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强化,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成功化解信访积案98件,实现了重要敏感时期“去省进京零上访”重大突破。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和“平安宁国”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压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突出服务发展,狠抓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讲看齐、见行动”和 “践行新发展理念、学习对接苏浙沪”更新观念学习讨论活动。强化行政监察,认真贯彻 “三条例、两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审计监督,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核减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资金5870万元。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1 %。严格落实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落实市政府负责同志领衔办理制度,共办理人大建议119件、政协提案133件。跟进办理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一号议案,完成小南河整治丰盛苑至盛唐酒店段改造,启动星河、龙潭河整治。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习法律和政策制度,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严格落实市乡两级权责清单制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网上运行平台。在全省率先发布首个县级普法动漫形象“竹娃”,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了“1+1+5”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累计兑现企业各类奖扶资金2.4亿元。出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意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按照“下限收费”原则,建立了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实行清单之外无收费。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民之家完成主体工程。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启动组建“中介超市”。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和广大外来投资者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始终以理念领先带动发展争先,主动契合上面的新要求,善于借鉴外面的新经验,及时发现下面的新做法,不断拿出自己的新招数,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水平、推动事业发展,走出一条科学清晰、符合宁国实际的发展路子。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求真务实、苦干实干。要始终立足宁国实际,抓住关键环节,从市情民意出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把经济工作项目化、责任化,认准方向,明确目标,盯着干、算着干、比着干、争着干,全力以赴,以过硬的本领攻坚克难,以崭新的业绩实现目标。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强化责任、担当作为。要始终以“领跑安徽、比肩苏浙”的勇气和魄力,自我加压、拉高标杆,确保各项工作在“宣城争第一、全省争领先、全国有影响”。坚持凡是有利于宁国发展、有利于群众利益的,都要有激情、有干劲,有方法、有措施。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团结协作、合作共事。要始终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精神、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主动上前、相互配合,做到“拧成一股绳、全市一盘棋”,凝聚成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与发达县市的差距较大;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效益下滑;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政府服务还不够高效,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作风不实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自我要求不严、违纪问题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四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发展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奋斗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全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地、示范性文明建设先行地,着力构筑产业新优势、生态新优势、区位新优势、环境新优势,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以“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为标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宣城市平均水平,力争进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50强行列、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力争进入安徽省创新型城市行列,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区域发展再筑新优势。深入学习对接苏浙沪,深度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主动承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着力形成“两融两接”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打造宁国新一轮发展的产业、生态、区位和环境新优势。
  ——民生共享实现新提升。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围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加快创新发展,构筑产业新优势。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龙头,持续推进“四换四驱”,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核心基础零部件千亿首位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食品等5个百亿产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1+5+N”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国家级开发区高端化发展,推进省级港口园区生态化发展,支持东津特色产业园集群化发展,建立园区互补融合发展新机制,构建全市产业生态圈。加快培育一批产业有特点、文化有内涵、旅游有基础的特色小镇,打造产业创新发展新平台。
  第二,围绕打造生态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新优势。全面实施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开展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试点,大力实施城市“东改西提、组团发展”战略,着力构筑“山水融城”的城市风貌。深度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提速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构筑“两圈、三龙、三带”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强化农村环境治理,打造长三角休闲养生农业基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态,积极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第三,围绕打造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地,加快开放发展,构筑区位新优势。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对接苏浙沪,实施七大聚焦对接行动,主动承接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全面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坚持“主攻长三角、突破珠三角、面向全中国、放眼全世界”,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全力争取和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无缝对接,成为皖东南区域综合交通新枢纽。
  第四,围绕打造示范性文明建设先行地,加快和谐发展,构筑环境新优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统筹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充分就业战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综合公共服务大平台。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强化法治宁国、平安宁国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以项目工作为总抓手,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理念,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滚动遴选十大事关宁国未来发展的牵动性项目。一是推进以石墨烯产业园、高效电机产业园、聚隆第四代洗衣机、金安国纪池窑拉丝等为重点的一批“大新专”项目。二是推进以政府投资的“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大城建项目。三是推进以农资公司与恩龙公司战略合作的健康养生基地等为重点的大健康项目。四是推进以青龙湾综合开发、河沥溪老街保护性开发等为重点的大旅游项目。五是推进以紫燕食品、“三只松鼠”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大食品项目。六是推进以红楼梦文化大观园、东方卢浮宫等为重点的大文化项目。七是推进以宁广高速、申嘉湖高速西延至宁国段、宁宣杭高速临安於潜段、皖赣铁路扩能改造、既有线城区段西迁取直等为重点的大交通项目。八是推进以抽水蓄能电站、万家水库等为重点的大水利项目。九是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等为重点的大民生项目。十是推进以中德智造、司尔特循环经济、亚夏汽车文化、千年龙窑、树木博览等为重点的一批特色小镇项目。对这些项目,市政府将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分年度制定推进计划,紧盯不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坚信,经过五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一个具有更强实力、充满创新活力、彰显无限魅力的新宁国一定会展现在市民面前!

  三、2017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和宁国撤县设市20周年。开局事关全局,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工作为总抓手,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总保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加快调转促步伐,扎实开展基地建设争先争优年、城市创建决战决胜年、全域旅游提速提效年活动,确保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
  第一,抓优项目工作机制。谋划实施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立“1+3+8”工作机制,实行10大牵动性项目、30个重大项目、80个重点项目分层联系、联动调度。开展“四季竞赛、四大比拼”,每个季度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税工作、征收征迁进行考核评比,形成晒成绩、比进度、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严格实行“三办一销”督办制度,强化政府交办、领导督办、部门领办和办结销号。认真落实项目预审制度,强化产业、环保、用地、规划等方面的联动把关。继续开展对上争取项目考核,力争全年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
  第二,抓实项目招商引资。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充分发挥专业招商队伍、园区和重要经济职能部门的核心作用,紧盯“两大区域、两类企业、两型项目”,实行驻点招商、精准招商,提高专业招商质效。继续实行市直部门、乡镇街道招商任务认领制度,加大外出招商频次,提升全员招商氛围。建立市政府负责同志领衔招商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一名市长、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力促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力争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
  第三,抓好项目要素保障。启动平台公司市场化改制,适时发行国投公司11亿元二期城投债。精心包装一批项目对接金融机构,争取低息长期项目融资。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5亿元以上。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通过省政府批准,积极包装项目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力争整改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制定用工优惠政策,建立劳务输入长效机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围绕转型升级、园区承载,千方百计做大工业总量。
  第一,聚力发展战新基地。开展基地建设争先争优年活动,争取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税收14亿元以上,力争在全省基地综合评估中“保七争五”,确保预警再次全部绿灯达标。发挥中鼎、凤形、聚隆、亚新科、保隆等基地核心企业集聚磁吸作用,大力发展“并购经济”,加快建成一批基地“园中园”。支持安泽、晨光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式中小企业,夯实基地发展基础,力争全年新增基地入库企业25家以上,新增项目10个以上。
  第二,合力推进企业转型。扎实开展“稳企暖企行动”,完善领导联系、部门认领、企业评价机制。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智能制造,建成智能工厂3-5个,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开展“规改股、股上市”专项行动,力争1家企业启动上市股改,1家企业进入辅导期,新增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2家。鼓励已上市企业增发、配股再融资,力争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0亿元以上。突出产业基金引导,力争投放产业基金6000万元,支持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建立府院联动“绿色通道”,按支持、维持、重组、破产4种类型分类施策,力争全年处置“僵尸企业”20家以上。
  第三,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改革。完成南山西路改造、钓鱼台路延伸,加快推进电镀中心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河沥溪新水厂主体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园区。加强与松江开发区合作办园,积极筹建中德合作产业园宁国分园。有序推进港口园区功能提升,启动建设职工生活服务中心二期、综合服务中心、科创中心、幼儿园和水系治理等项目。启动东津特色产业园规划编制,谋划宁国工业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持之以恒打造宜居环境。
  第一,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建设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城市控制性详规评审报批,加快城市交通、综合管廊、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启动编制生态激励建设规划。按照“山水融城、生态打底、文化铸魂”的理念,把握功能化、品质化、节约化、艺术化“四化融合”的要求,深化核心区城市设计,让每一个城市建设项目都能成为一处城市景观、一个艺术作品。坚持以规划指导征收征迁和查违拆违,围绕重点项目实施“四大片区、十大地块”征迁拆违计划,坚持阳光公平征迁,力争征迁房屋30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建2万平方米以上。
  第二,实施“十大工程”。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再用1-2年时间,投资约160亿元,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政府投资类“十大工程”,让宁国的城市配套功能和整体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四水八岸”城市滨水景观工程。围绕皖东南最美城市滨水绿廊定位,开展环城东、中、西津河、水阳江“四水八岸”滨水景观设计和建设,打造“文旅胜地、宜居之城、最美河岸、生态水滨”的滨水活力空间。二是教育卫生提升工程。实施“6个1”计划,迁扩建1所全省环境一流的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全省最具特色化的中职学校、1所全省规模最大的标准化干部培训学校、1所全省领先的二级甲等中医院,新建1所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完成10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调整。三是城北新城综合开发工程。围绕新宁国中学建设,实施“八路两桥三体”项目,建设振宁路延伸段、凤凰路、嵩合路、汪溪路、张村路、规划支路、胡乐路延伸段、金桥路延伸段、振宁路跨东津河大桥、金桥路跨西津河大桥以及体育馆、游泳馆、全民运动中心,实现河沥溪与城市无缝对接、联动发展,打造“津水河岸、宁国名片、高端品质、文旅商务新区”的城市新名片。四是城西片区整体推进工程。以融入红楼梦文化元素“会芳园”为原型的城西湖为中心,实施“一湖七路”建设,建成国泰路、独山路、新安路、光明路、城西路延伸段、仙霞南路延伸段,完成凤形路改造,全面改进和提升城西片区市容市貌,加快实现开发区与城区产城完美融合,为市民打造一处典范式、可体验和多元化的城市亲水乐园。五是河沥片区配套提升工程。实施“114”计划,以河沥溪旧城改造为1个龙头,以加快S104“二改一”项目为1条主线,建设1所义务教育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1家专业特色医院、1个邻里中心,打造宁国东大门新形象。六是凤形片区综合提升工程。实施“341”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规划馆、图博馆、大剧院,同步建设旗山路、观澜路、仙霞北路、向阳路,提升牛头山公园,增强配套服务功能。七是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工程。按照“一个公园一个文化主调、一个花卉主色”思路,统筹推进西津河城市湿地公园、泗联河公园、聚龙山公园等建设以及宁阳公园、南山公园等提升,着力形成“四季有花、一园一景”城市景观格局。八是城市夜景及“白改黑”形象提升工程。完成“一带、两路、两园”夜景工程,统筹推进城市重要干道和重点区域景观亮化,把宁国城市打造成一个“白天山清水秀创新创业活力之城、夜晚流光溢彩休闲娱乐魅力之城”。同步实施城市主干道和路况较差的道路“白改黑”计划,推进地下管廊、人行道板改造升级。九是城乡道路建设工程。按照城市“窄马路、密路网”和农村“大联网、可循环”的理念,全面建设完善城乡道路体系,在建好主干道的基础上,改造一批支干道路,建设一批区间道路,提升城乡交通的通达性和微循环能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十是港口片区配套提升工程。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强镇、建设生态工业新城”目标,实施港口园区综合配套PPP项目,统筹推进港口园区和港口集镇路网、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融合发展,加速打造城市副中心。
  第三,攻坚城市创建。开展城市创建决战决胜年活动,争取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改造提升20个老旧小区和15条背街小巷。设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专项基金,巩固三级管理新模式。加快城市资源经营公司市场化运作,依托智能化设备恢复城区主要路段停车收费,鼓励引进公共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建成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完成城区4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和转运系统改造。改造城区自来水管网7公里,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前期工作。铺设城区燃气管网40公里。启动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持续性开展“三车”整治,全面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弘扬“凡人善举、大爱宁国”正能量,实施30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积极争创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四)围绕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坚持不懈带动三产提升。
  第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开展全域旅游提速提效年活动,持续推进滥埋乱葬、乱种乱养、农民建房、三线四边及青龙湾环境五项整治行动,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强化旅游宣传和策划,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策划一批宁国旅游消费品牌产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确保创成安徽省旅游强县。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引领建设安徽省有地位、长三角有竞争力、全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依托乡村旅游公司,引入市场机制,项目化推进“安徽川藏线”最美宁国段建设,贯通方胡路、周西路,建设方云路、胡西路,提升沿线旅游配套功能,打造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自驾游精品线路。加快青龙湾公司市场化运作,启动青龙湾5A级景区创建和上市前期工作。推进恩龙、夏霖4A级景区提升改造,力争新增3A级景区2家以上。大力发展“旅游+”,培育旅游新兴业态,新增四星级以上农家乐5家,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争创全省智慧旅游示范县。
  第二,加快培育特色小镇。坚持以产业为基础,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要素,围绕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科创五大类型,创意若干主题,谋划包装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并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市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特色小镇建设以奖代补。探索运用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坚持梯次培育、示范引领、滚动发展,支持港口镇省级美丽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千年龙窑、树木博览等小镇培育,力争再入围省级美丽特色小镇1个,培育宣城市级以上特色小镇2家以上、宁国市级特色小镇5家以上。
  第三,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引进中国网库、网来云商等第三方交易平台。依托农村淘宝,推进“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力争新培育电商20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亿元。深入推进普惠制金融发展,实现金融服务室村级全覆盖,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中鼎保税仓库建设。积极发展总部型楼宇经济,支持司尔特建设总部大楼。强力推进划行归市管理,改造提升中心农贸市场,开业运营国际农批一期。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教育培训、创意体验等领域消费热点。扎实推进商品住宅去库存,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鼓励云计算发展。
  (五)围绕产业联动、夯实基础,多措并举抓好三农发展。
  第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立足山核桃、竹业、中药材、茶叶等特色资源,依托“互联网+”,以“买全国、卖全国”模式为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构建全国知名的大食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实施“563”提升计划,打造10个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建成省级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力争司尔特农业测土配方项目入驻,启动争创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青龙湾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导农业企业轻资产运营,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推进家庭农场标准化提升,力争培育30个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完成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完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扶持10个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主体,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山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示范创建。
  第二,提升建设美丽乡村。支持乡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对标建设,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建成省级中心村5个、市级中心村7个、县级中心村9个、乡级中心村11个,完成6个集镇建成区整治,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水环境保护联动长效机制,力争顺利通过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探索建立青龙湾综合执法机制,持续强化青龙湾水资源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清退库区精养水面,切实保护好全市人民的“大水缸”。推广农村污水微动力分散式处理。强化畜禽养殖企业排放监管,建立禁养区养殖企业退出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生态修复,加强山核桃蒲、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墓葬改革,加快生态公墓建设,积极倡导骨灰存放、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第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小农水项目县、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县建设,实施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提升。启动国道小汪村-殷白段、平兴-梅林段“二改一”,完成新港宁路、宁泾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宁虹公路,实施国省干道路面改善工程4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畅通工程280公里。新建林区作业道路100公里,维护已建林道30公里,建成皖南航空护林站。加强农村建房审批管理,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集中安置点滚动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安置、建新拆旧。完成34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和搬迁。建成110千伏柳桥变、35千伏龙湾变工程,完成72个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任务。
  (六)围绕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坚定不移转换发展动能。
  第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建设集技术、资本、转化、运营于一体的科创中心,争创国家级耐磨铸件检验检测中心,筹建国家级橡塑密封件产业检验检测中心。积极与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对接设立合作窗口,探索建设“创新飞地”,加速苏浙沪地区科技成果吸收、转化和运用。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4家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大力实施“三津人才”行动计划,力争新培育和引进科创团队5个,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名、高层次急需人才10名、新兴产业专业技能人才50名。深入推进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建设,确保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新增省著名商标10件以上、省名牌产品8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20件以上。
  第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相对集中改革,优化集中审批、网上审批流程,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清单制度建设,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动态调整,建立并推行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成“中介超市”。深化投融资方式创新,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再包装推出5个PPP项目,积极争创国家PPP模式创新试点市。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全面落实农村“三项补贴”政策。扎实推进金融支持林业试点,积极创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完成胡乐国有林场改制任务。
  第三,优化政策制度扶持。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评选发展功勋、优秀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之星,开展职工创业技能大赛。认真落实制度性交易、用地、用人、用能等方面“降本减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突出事前引导和事后奖励相结合,修订完善“1+1+5+X”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开展全民创业“两增两转”行动,力争新增民营企业800家、个体工商户3500家,实现“个转企”90家、“小转规”40家以上。
  (七)围绕共建共享、改善民生,不遗余力发展社会事业。
  第一,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好33项省定民生工程,争创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先进县。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以上,新增就业岗位7600个以上。继续推进“五险一金”扩面征缴。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新增异地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2家以上。建成4个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3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加快推进南山、河沥保障房二期工程,启动殷白安置区建设,完善安置房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造农村危房800户。挂牌保护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认真实施移民后扶项目,精准帮扶移民发展。高度关注退伍军人、独双女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大力发展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
  第二,优先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建成城西教育园区小学部,实施义务教育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极顺应高考模式新变化。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全力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文明创建“三位一体”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民办公助形式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探索校车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展“医保健身一卡通”试点。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兴办体育场馆。
  第三,统筹发展卫计、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争创国家级慢性非传染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支持市医院改革发展,完成骨科医院迁扩建。强化全面两孩政策服务,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启动龙窑制陶技艺国家非遗申报,争创中华观赏石之乡,积极培育摄影、奇石等文化产业。举办庆祝撤县设市二十周年系列活动。提升广播电视、《今日宁国》宣传水平。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扎实做好机关事务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地方志、烟草、邮政、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创新性开展活动。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
  第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融合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功能,试点建设邻里中心,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启用市民之家,搭建市民办事、互动、资讯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强化网上信访和初信初访办理,全面推进诉访分离和分类处理,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深入推进“铸安行动”,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建成全省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积极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库,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纵深推进“平安宁国”、“法治宁国”建设,全面完成“天网工程”四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取再次跻身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行列。 

  四、切实加强和创新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关键要敢干、真干、实干、会干。我们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转变转型,以学习激发创新力,以落实强化执行力,以自律提升免疫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第一,坚持加强学习,做到科学施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深化运用“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成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集中学习法律和政策制度,加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学习了解,努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对接苏浙沪,按照瞄准临安、赶超兰溪的要求,多渠道、深层次开展互访交流,研究制定学习追赶的目标、内容、路径和举措,实现思想观念、机制体制、政策制度等高对接。
  第二,坚持规范运行,做到依法行政。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专题会议事效率,严格项目预审、土地利用、投融资管理等委员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新一轮乡镇、园区财税体制,强化依法治税和协税护税,确保应收尽收。加强政府预算管理,依法规范举债行为,切实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创新推进“七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开展法律服务”责任制,提升“新绿洲”普法品牌。
  第三,坚持主动担当,做到高效理政。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杜绝“为官不为”现象。坚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探索建立“痕迹管理”制度。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倡导攻坚克难、创新创业,认真落实干部履职担当干事创业容错减责免责制度。创新政务督查督办方式,优化市民热线、政民互动平台受理,推动问政向问效转变。市政府班子和组成部门将率先垂范,努力打造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精简务实、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以良好的政风带民风、正社风。
  第四,坚持严格自律,做到廉洁从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遵守“三条例、两准则”,细化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使用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支持审判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估。深化村务公开,规范管理农村“三资”。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奋进的脚步已经迈起!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领跑安徽、比肩苏浙”的气魄,以“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的决心,砥砺前行、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 五大战略、四换四驱(第1页):五大战略为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四换四驱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网+换新;创新驱动、上市驱动、品牌驱动、物流驱动。
  2. “1+6+6+8”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第3页):“1”,即国投公司;“6”,即总部在宁国的6家上市企业;“6”,即在“新三板”挂牌的6家企业;“8”,即在“新四板”挂牌的8家企业。
  3. 四督四保(第4页):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4. 八项制度(第4页):遴选审核制度、联系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分级调度制度、问题交办制度、督查通报制度、动态调剂制度、考核评比制度。
  5. PPP(第5页):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的模式。
  6. 两报告一方案(第5页):指财政承受能力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和PPP实施方案。
  7. 一河、两路、三节点(第7页):“一河”,即小南河综合治理;“两路”,即迎宾路、津河东路两条特色风貌示范街;“三节点”,即英雄岭、凤凰桥头、金桥桥头三个特色塑造节点。
  8. 一带、两路、两园(第7页):“一带”,即西津河沿河景观带;“两路”,即宁国大道、宁城北路;“两园”即南山公园、宁阳公园。
  9. 三梯队、四个一(第8页):“三梯队”,即将上市后备企业分为三个梯队进行帮扶培育,第一梯队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帮扶,第二梯队由分管副市长带队帮扶,第三梯队由金融办会同开发区、港口园区、经信委进行帮扶。“四个一”,即一个拟上市企业有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张困难列表,一套解决方案。
  10. 新三板(第8页):也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微型企业。
  11. 新型“政银担”业务(第9页):指地方政府性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银行、地方政府分别按4:3:2:1的比例承担担保贷款代偿责任。
  12. 税融通(第9页):指银行金融机构根据中小微企业纳税情况,向依法诚信纳税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数额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
  13. 三品一标(第9页):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14. 五年三步走(第10页):“滥建乱葬”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即:第一步到2017年底,完成公墓规划建设,规划控制区域无新增墓穴,新增骨灰集中安葬率达到50%以上;第二步到2018年底,消化重点区域散葬旧坟存量,新增骨灰集中安葬率达到80%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底,有序完成全市范围内墓葬迁移工作,新增骨灰集中安葬率达到100%。
  15. 三条例、两准则(第12页):《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6. “1+1+5”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第12页):“1”,即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1”,即政府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使用管理办法;“5”,即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五个方面的扶持发展政策。
  17. 中介超市(第12页):涉及企业投资项目中介机构集中式办公、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政府提供一个类似超市的平台,各中介机构按超市的规则经营,向“顾客”售卖中介服务。
  18. 东改西提(第16页):是指以现有皖赣铁路线为界,改造东部城区,提升西部城区。
  19. 两圈、三龙、三带(第16页):“两圈”,即苏浙沪旅游经济圈、大黄山国家公园旅游圈;“三龙”,即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恩龙世界木屋村养心生态城、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旅游观光区;“三带”,即环主城区休闲度假带、环青龙湖观光养生带、环天目山乡村体验带。
  20. 多规合一(第21页):“多规”,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21. 邻里中心(第22页):指立足“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建设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居住区商业中心。
  22. 三车(第24页):渣土车、砂石类散装运料车、混凝土搅拌车。
  23. “563”提升计划(第26页):即推进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5大示范行动,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6大标准提升,打造养眼、养胃、养心3大全新农业。
  24. 河长制(第26页):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25. 三项补贴(第28页):指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