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112-00090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1-12-27 16:43
发布文号 宁政办〔2021〕33号 关键词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他文件
信息来源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导航 民政、扶贫、救灾
信息名称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内容概述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皖政办秘〔2021〕28号),充分发挥我市茶产业传统和区域优势,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走出一条符合宁国实际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产业发展之路,带动茶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现状
  全市茶园面积8.4万亩,分布于西南片的传统名优茶产区,东南片的优质茶产区和北部的大宗绿茶产区。全年干毛茶总产量3213吨,一产产值2.95亿元,综合产值约9.5亿元。区域公共品牌“黄花云尖”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中国新名茶之一。“野兰香”跻身安徽名茶,“天思”“潘茶鸦”获评安徽省著名商标。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茶叶资源和生态、区位优势,着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三茶”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三、重点任务
  (一)稳产提质,推动茶产业绿色增效
  1.加快茶园更新换代。稳定茶园面积在8万亩以上。坚持老茶区开发改造和发展林下茶园。支持10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成标准示范园,加强茶园道路、水利、电力和信息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建立完善《宁国市茶叶标准示范园建设标准》,建设标准示范园4万亩。
  2.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推广,开展优质高效栽培、茶叶精深加工等重大技术攻关,推进生态除草、夏秋茶资源利用、“机器换人”等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达到4万亩,开发应用茶叶配方肥,实现茶叶施用农药化肥负增长。推动落实耕整地机械、施肥机械、植保机械、修剪机械、采收机械、加工机械等适用于山区茶叶生产加工的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3.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强化茶园生态保护,创建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县,建立茶园绿色防控标准和模式,实现茶叶标准示范园绿色防控措施100%全覆盖,带动其他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区2万亩。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及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建立茶园投入品负面清单,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控制除草剂使用,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茶园,严把质量安全源头关。支持发展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20个,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 1万亩。加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黄花云尖”的保护,按照“一个区域公用品牌(黄花云尖)、一套制度(黄花云尖品牌管理制度)、一套标准(黄花云尖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多个主体(10+)”的思路,推进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规范使用,市场监管部门要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恶意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强企创牌,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
  4.培育壮大新型主体。突出培育1-2个茶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优先培育为省级、国家级示范社和示范农场,支持茶叶主体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个,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培育茶叶家庭农场数达400个,创建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示范龙头企业10个、示范专业合作社10个、示范家庭农场100个 。鼓励宁国市茶叶协会等社会团体充分发挥联结作用,推进经营主体信息共享、交流协作、标准统一、策略同向和行业自律,共同做大做强宁国茶叶品牌,支持茶产业生产和制度创新,探索建立“茶长制”。
  5.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要素集聚先进化、利益联结共赢化”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西南片名优茶的生态和品牌优势打造“茶旅融合产业集群”、围绕东南片优质茶新产品打造“产加销产业集群”、围绕北部大综绿茶特色打造“茶香慢城特色小镇产业集群”,支持茶叶主产区围绕集群,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区域性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鲜叶原料市场,升级改造青龙乡东风桥茶叶交易市场,东部乡镇依靠“黄叶茶”的集中优势,建立优质茶交易集散中心,推进茶叶现货与期货交易同步发展,实现综合产值50亿。
  6.支持品牌宣传推广。做强“黄花云尖”,推进品牌形象统一,销售门店统一,旅游产品包装统一,增强品牌辩识度。在公用品牌下创建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主体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5个,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塑造“黄花云尖”名茶形象,在交通要道、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竖立广告牌,支持利用央视等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示。鼓励茶叶主产区适时开展茶叶节庆活动,举办茶文化节、采茶节、名优茶评比会、研讨会和茶乡游等系列活动。支持宁国茶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和“亿亩茶园”项目,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三)延链增值,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
  7.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支持主体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厂,实施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茶叶加工能力。鼓励开展茶产品的开发创新,积极研发茶饮料、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推进分级包装,减少散装和贴牌等低附加值产品销售。支持新建和改、扩建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设备),支持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制定《宁国市茶叶清洁化加工标准》并推进实施,实现清洁化茶叶加工全覆盖,提高茶叶品质。支持茶叶加工主体申报SC认证 。
  8.发展茶叶新兴业态。实施“茶+互联网”行动,推进“数字茶园”建设。支持茶叶电商、直播带货,依托农村网络站点,建立茶叶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茶叶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跨境电商,积极培育发展网络营销、直播带货、茶园认筹、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直供直销等新业态。充分发挥我市毗邻苏、浙、沪的区位优势,依托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和青龙湾水库等旅游资源,统筹规划茶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皖南川藏线茶旅休闲游”“茶香慢城亲子游”“黄花山禅茶文化游”“茶园示范基地研学游”等线路和基地,发展“茶旅+民宿”“茶旅+研学” 等茶旅融合新业态,稳步推进云尖生态旅游综合项目、绿宁生态山庄建设项目等茶旅融合项目落地实施。充分挖掘地方茶文化,突出“大慧宗杲”禅茶文化,开展“三月三,茶旅欢”等茶文化主题节庆活动。支持黄花云尖传统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支持建设茶乡风情摄影基地,组建茶艺表演队,建设名茶文化馆(展示馆)、大师工作室,拍摄茶叶影视作品,出版茶文化书籍等。鼓励茶文化宣传活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
  (四)强化保障,推动茶产业振兴发展
  9.增强发展要素保障。加大茶产业发展用地、项目资金、金融保险等要素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的重点建设的茶产业项目,政府应当优先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茶叶生产、加工、交易和物流等用地。市政府每年设立或整合5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品牌宣传推介、加工厂改扩建、茶园基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落实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按照政策规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金融+科技”、果菜茶有机肥替代、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重大支农项目实施,补齐发展短板。做好与省农担公司的交流协作,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茶叶经营主体的贷款担保力度,执行政策性担保费率。将茶叶纳入特色农业保险实施范围,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支持,支持保险公司开发茶叶商业性保险品种,探索开展低温冻害等茶叶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试点,提高保障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茶产业生产特点,开发特色信贷产品,降低贷款成本。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适时对为茶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
  10.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发改、科技、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市场监管、商务、文旅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上下联动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细化分解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行动有力推进、取得实效。充分发挥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按照“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用活各类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规模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鼓励第三方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合力推动我市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