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02783081862F/202005-00030 组配分类 理论聚焦
发布机构 宣城市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 发文日期 2020-05-08 13:38
发布文号 关键词 长江抗生素含量超标,水质改善任重道远,理论聚焦
信息来源 光明网 主题导航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信息名称 长江抗生素含量超标,水质改善任重道远 内容概述 长江抗生素含量超标,水质改善任重道远

长江抗生素含量超标,水质改善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然而,近期多项调研发现,长江流域抗生素浓度偏高,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更令人担忧的是,长三角约40%孕妇尿液中检出抗生素,近80%儿童尿液中检出兽用抗生素,部分检出抗生素已在临床中禁用,有可能严重损害人体免疫力。

抗生素污染环境和生态是一个老问题,世界各国都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抗生素污染仍有增无减。如果对此不加以控制,受到巨大伤害的将是所有人。因此,控制抗生素污染是一场全民减灾重任。

首先需要全社会意识到的是,抗生素污染的严重性、危害程度正日复一日地加重。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近期一项调研显示,长江抗生素平均浓度为156ng/L(纳克/升),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长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全国前三位,年排放强度大约为60.0千克/平方千米。

抗生素滥用不仅对水生生物(微生物、浮游植物、鱼类等)产生慢性毒理效应,产生耐药性,同时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肠道菌群的失衡和失调,降低人的免疫力,因为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是以肠道中菌群平衡为基础。其次,耐药性还可能造成对一些重大感染疾病的无药医治的后果,而兽用抗生素污染也与儿童肥胖、性早熟相关。

由此可见,控制抗生素污染已迫在眉睫。目前的着眼点在于,要查清污染源和途径。这个方面也一如以前的调查,有明确答案,抗生素污染源于两大源头,一是医源性,二是养殖业。医源性污染来自医院和药厂废水,养殖业污染来自水产和畜禽养殖废水以及垃圾填埋场。

掌握了污染源和污染途径,但解决问题的难度依然不小,包括污染管控起步较晚,药品产用登记体系缺乏,负荷估算难;环境科学与水文学脱节,过程追溯难;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缺失,负荷削减难等等。针对这些难题,需要从科技、法律和社会全方位来努力和采取行动。

应当看到的是,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国已经有一些明确的规范,如从医源性角度颁发的监管政策,有《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也有从农业生产方面进行的规范,如《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等。但若执行不深入和不到位,抗生素污染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是下一步行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另一方面,也需要从科技力量方面来减少抗生素的污染,其中一个就是提高抗生素废水处理能力。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抗生素无法在现有工艺下有效去除,因而导致河湖水体成为抗生素和耐药基因库。

目前国际和国内在研究和使用的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有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但是,也有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并且应重点研究高效低耗复合反应器、除硫脱氮工艺和厌氧毒性试验方法。这些方法如果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并使用,也会大大减少抗生素对水体、环境、土壤、生物等的污染,减少最终富集到人类身上造成的危害。而且,如果这些技术与抗生素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主体责任结合起来,可能会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要求对抗生素生产者和使用者进行管理。首先是严控抗生素的使用,做到合理使用;其次是对生产和排放抗生素的排污单位要“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这个治理也包括采用技术手段来处理污水和残渣中的抗生素残余。

此外,也需要进行全民的科学普及与传播,宣传少用和不用抗生素。改善长江水质是一个长期的行动,需要各方面多部门的配合,持之以恒保护长江。 (作者:张田勘)